穿黄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穿黄工程作为中线干线关键性、控制性工程以隧洞形式下穿黄河实现了我国水利工程界穿越大江大河复杂地层结构的技术突破✧工程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湖北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加强科学调度,强化安全监管,有效保障了工程安全平稳运行、供水正常有序、水质稳定达标,切实当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三个安全”的守护者。
看“大国重器”如何加持南水北调 记者探访“穿黄工程”我们看到在多个“大国重器”的帮助下,南水一路奔腾北上,而在这一路众多的“大国重器”中,“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中,投资最大、难度最高的工程,那么,“穿黄工程”到底难在哪儿?南水又是如何穿越黄河的?
前言:6月5日至6月7日,记者跟随“一泓碧波三千里——书写十年新画卷”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团赴南阳、焦作、郑州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一线,走访水源保护区、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探寻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密码”,切实感受沿线城市发展的澎湃“脉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对老干部工作“用心用情 精准服务”的重要论述,发扬关心、尊重、爱护老干部的优良传统,共享国家水利建设重大成果,近日,省发展改革委组织离退休干部60余人实地调研了南水北调穿黄工程,并参观游览了荥阳古柏渡丰乐樱花园。
南水北上行至河南郑州附近黄河南岸的邙山,遇到了最大的难题——黄河天堑。为了解决“穿黄”这个难题,工程技术人员在黄河的河道下修建了两条“地下河”,这就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穿黄工程。穿黄工程,全年不停,一直将清水从南方运往北方。
原标题: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累计调水超七百六十五亿立方米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新时代画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继续科学推进实施调水工程,要在全面加强节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前提下,统筹加强需求和供给管
自1855年黄河改道至今,大量泥沙淤积,河床抬升了近169年,形成了地上悬河。从东平湖南侧明显看出湖面也大大高于呗南侧的地面。南水北调东线无法避开这条高高在上、横跨东西的卧龙。那么滚滚长江水是如何过黄河的呢?
水是城市发展的血液,是人民幸福的源泉。今年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十年来,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超767亿立方米,惠及沿线7省市45座大中城市,直接受益人口超1.85亿人。调水为民、治水兴邦。十年来,这一世纪工程发挥了怎样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自古以来,我国的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怎么打破这个困境?一项“世纪工程”——南水北调应运而生。南水北调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也是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大动脉。
来源:【中国城市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黄工程景观鸟瞰。南水北调集团新闻宣传中心供图“10年前,烧水壶中总有一层厚水垢。现在水垢少,拿手的排骨莲藕汤也更鲜美了。”谈到水质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北京市丰台区居民李先生深有感触。
来源:【爱济南新闻客户端】6月15日,在南水北调东线济平干渠东侧——“聊热入济”穿黄隧道始发井地下30米处,伴随着“东风号”盾构机刀盘缓缓转动,由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聊热入济”长距离供热工程穿黄隧道项目盾构机胜利始发,标志着中建八局首条下穿黄河隧道建设按下“快进键
来源:中国经济网图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现场。(中国经济网 年巍摄于2012年)图为南来的汉江水由此穿越黄河北上。(中国经济网 年巍摄于2018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72年前,毛主席提出宏伟构想。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实现水到渠成。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李墨 张灿 河南日报记者 赵同增“南水”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有一段美妙的缘分:2007年,航空港区战略规划上升为省级战略,缺水问题亟须解决。2008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改行”航空港区,“缺水”问题迎刃而解。
如果你站在北京五棵松地铁站的站台上,眼前是呼啸而过的列车、熙熙攘攘的人群,就在你的脚下不到四米的地方,来自千里之外的滔滔江水正在这里穿行而过,滋养着我们的首都。载水而过的管道,来自于一个超级工程——南水北调。
刘汉泽 李墨 张灿 赵同增2014年11月14日,郑州航空港用水主要依靠黄河水和地下水,但黄河上游供水量常有不足。图为干涸的河流。(图片来源:高分湖北中心)10年来,有了“南水”滋养,郑州航空港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是国之大事、世纪工程、民心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多次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