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 题:北京地下还有“一环”?揭秘首都这条供水环路新华社记者田晨旭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十年来,超106亿立方米“南水”奔涌入京,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600万。“南水”抵京后如何“分发”至千家万户?答案就藏在北京的一条供水环路里。
街角的口袋花园,园区里的透水路面,建筑物屋顶的集雨槽,走在北京街头,这样的海绵城市设计几乎随处可见。北京是一座缺水的城市。尽管“南水”进京十年有效缓解了首都水资源紧缺形势,但节水、惜水始终是北京城市发展的主题。
12日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到目前,工程已累计向北京调水超过了106亿方。十年间,奔流不息的南水给首都北京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北京又是如何将这一宝贵的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一起来看南水是如何重塑北京的水资源格局。
本报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潘旭涛)记者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截至6月12日15时20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全面通水以来,累计向北京市调水量达1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600万。
本报北京6月12日电(记者陈晨、张景华 通讯员王一涵)6月12日15时20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全面通水以来累计向北京市调水达1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600万,北京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从1.0提升至1.3,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及以上。
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10周年。记者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了解到,截至6月12日15时20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向北京输水1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600万,南水占北京城区供水的70%以上。北京市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从1.0提升至1.
昨天(27日),南水千里奔袭到达了北京市团城调节池,标志着北京水资源利用开启了新篇章。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进京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北京已累计利用“南水”超106亿立方米,首都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水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
封面新闻记者 戴云6月12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最新获悉,截至当日15时20分,南水北调中线进京水量达100亿立方米,其中70亿立方米直接用于城市生活用水,已成为北京的主力供水水源,超1600万人直接受益。
中新网北京6月12日电 (王一涵 陈杭)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截至12日15时20分,南水北调中线进京水量达100亿立方米。北京是严重缺水的特大型城市,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2014年12月27日,滔滔“南水”沿千里长渠一路北上,涌入北京。
点击链接观看视频央视网消息: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10周年。记者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了解到,截至6月12日下午3时20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向北京输水达到1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600万。
6月11日,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预计截至6月12日15时20分,南水北调中线进京水量达100亿立方米。2014年12月27日,滔滔“南水”沿千里长渠一路北上,涌入京华,流入千家万户,为首都注入了新的活力。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田晨旭)2024年12月27日是“南水”进京十周年。10年来,北京已累计接收“南水”超106亿立方米,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1600万,首都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与此同时,全市平原区地下水位较2015年累计回升13.
12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今天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两条线路累计向北方地区调水超过了767亿立方米,惠及了工程沿线总共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
据市水务局消息,近日,北京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大兴支线机场连接线顺利完成充水工作,大兴支线实现全线充水,标志着大兴支线已基本具备输水条件,北京接收“南水”即将有双通道保障。未来通过大兴支线,北京还可将部分“南水”输送到河北,京冀将实现双向输水、水源互济,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11日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预计到6月12日15时20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京水量将达100亿立方米。自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进京以来,“南水”在优化本市水资源配置利用、改善供水格局、加强水资源战略储备、改善水生态环境等方面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4年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开通十周年。当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南方周末记者韩谦/图)“北京城区供水近八成是南水,天津主城区和雄安新建城区供水全部是南水。”2024年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开通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