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空婉儿 余秋雨才华如何,金庸一句话就点明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风行程度,不亚于“顶流”作品传播程度。有一次,金庸出席一个北京的文化活动,有个年轻的读者调侃金庸,说“浙江人不会写文章”。 金庸先生幽默地回答:“就算我不会,但浙江人里还有鲁迅和余秋雨啊。
易中天声称不认识余秋雨,究竟有什么恩怨?你看余秋雨怎么说的文坛之上,难免有一些文人相轻的现象,最典型的就是王朔。王朔看不惯于丹的心灵鸡汤,评价起来很是不客气也觉得齐白石连人都不会画,否认齐白石一代大师的地位,甚至于余秋雨也不放过,特别是对其散文不看好。
一直以来,网络上关于余秋雨的评论真是汗牛充栋,有说文章的,也有说情史的;有说文化的,也有说家庭的;有说人品的,也有说性格的;有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余秋雨先生在中国,或许世界任何一地,只要是有人的地方,便会有争论。何况是余秋雨这样一个树大招风的人 。
推荐语: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无论走到哪里,你的光芒都不会被掩盖的。提到余秋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文化苦旅》可以说是余秋雨最著名的作品了,而他也因为这部作品登上神坛,成为了国内当红的文学大家。那么抛开曾经的那些荣誉,余秋雨的水平到底怎么样呢?
在当代作家中,余秋雨可以说是榜上有名的。余秋雨出生在浙江省余姚县,早在1992年,就以一部散文集《文化苦旅》打开知名度,这部书风靡全国,如今快三十年过去了,《文化苦旅》的销量近2000万册,可以说创下了散文书籍的销量神话。
最近知名学者,教育家又重新火了一把,哦,不对,其实他还有一个身份,也算是个半个历史学家了——易中天,这就不得不提他做客时下热门直播间——东方甄选,而这个直播间也是慧眼识英才,把这个“老头”又重新给挖掘出来了,而他的成名史可谓是逆袭开挂之路。
我们大家都知道,当一个人的水平达到很高的地位时,就会引来很多人的争议,余秋雨作为国内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当然也不例外,在文学界就引来很多的文学家质疑,例如我们熟知的易中天,他曾在公共场合多次对余秋雨的作品冷嘲热讽。
名满天下,谤亦随之。——曾国藩据杨长勋教授的不完全统计,2006年前,诽谤余秋雨的黑稿就高达1800多篇。大多数文章是从1992年余秋雨发表《文化苦旅》之后的,在余秋雨出版了《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后就更多了,而且参与抹黑余秋雨的人的“档次”也更高了。
和大多数人一样,知道易中天还是从《百家讲坛》开始的,有人说《百家讲坛》捧红了易中天,也有人说易中天成就了《百家讲坛》,其实谁感谢谁并不重要,最起码《百家讲坛》的播出让我们熟知了一大批满腹经纶的学者,学者们的精妙讲读又让我们走进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国学热的掀起恐怕和这不无关系,要感谢应该感谢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我和煌弟结识于本世纪初,那时他是安徽《江淮晨报》总编办主任兼副刊部主编,我因经常给晨报副刊投稿,一来二去我们就成了好友,那些年我还为《中国法制报》《安徽日报》《合肥晚报》《新安晚报》写稿,正是我创作欲望最强,发表各类社会评论、文艺评论最多的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