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奥威尔是20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大师,代表作《动物农场》《1984》。《1984》发表于1949年,是一部非常伟大的小说,是乔治·奥威尔最后一部也是付出努力最多的一部作品,总结了他一生对于社会的思考。
如果你能与一位已故的作家交谈,你会选择跟谁对话?《使女的故事》作者、加拿大著名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用一篇文章回应了这个问题。在她本月出版的新书《Old Babes in the Wood》中,阿特伍德通过灵媒“采访”了她的偶像——于1950年过世的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
1950年1月21日凌晨,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因肺部大出血在伦敦大学学院附属医院的病床上去世,年仅47岁。他的死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因为在很多人眼里,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专栏作家,而且几乎一生都为金钱所困扰。
乔治·奥威尔的《1984》是一部极具深远影响力的反乌托邦小说,它描绘了一个极权主义的社会,政府通过全方位的监控、思想控制、历史篡改等手段,彻底支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1984》所描绘的世界令人不寒而栗,它不仅仅是对某种政治体制的批判,更是对人类自由与尊严的深刻反思。
《书店》(The Bookshop,2017)剧照。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一生有过两段婚姻,艾琳·奥萧纳西·布莱尔(Eileen O'Shaughnessy Blair)是乔治·奥威尔的第一任妻子。艾琳·布莱尔与奥威尔于1936年结婚,却因子宫全切除术去世,离世时年仅39 岁。
小说《一九八四》,〔英〕乔治·奥威尔/著《一九八四》如雷贯耳,相见恨晚。村上春树的《1Q84》仿效其书名;王小波的《黑铁时代》有致敬成分,王小波还说:“1980年,我在大学里读到了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这是一个终身难忘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