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功勋》中有这样一个画面:黄旭华等研究人员在参与制造核潜艇期间,由于没有技术参照,竟然在看到一个美国核潜艇的玩具模型后大受启发,造出了我国的首艘核潜艇,这一场景引起了部分观众的怀疑,他们都以为这是电视剧夸张的拍摄手法。
黄旭华院士2025年2月6日传来噩耗,据央视新闻的消息,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与世长辞,享年99岁。黄旭华院士为了我国核潜艇发展,曾隐姓埋名30年、“用算盘打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核心数据”,其用一生诠释了“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的誓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 宇2月7日,黄旭华同志治丧工作委员会发布讣告,“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6日20时30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院士早期照片。
2018年10月15日,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黄旭华院士结合自身,介绍开展核潜艇研制的科研经历和心路历程。(视觉中国/图)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因病医治无效,于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
1988年,南海某海域。钢铁巨兽在波涛中缓缓下潜。水压计指针一格格跳动,艇体发出令人心悸的"咔嗒"声。六十四岁的黄旭华站在指挥舱内,目不转睛地盯着各项数据。这是中国核潜艇首次进行极限深度试验。此前,美国最先进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在类似试验中沉没,一百二十九名官兵全部遇难。
在新中国的科技征程中,无数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黄旭华,便是其中的典型。1958年,他带着使命踏入神秘领域,一场用算盘撬动核潜艇梦想的传奇,就此拉开帷幕。一、1958年北京西郊:消失的邮递员与算盘上的核潜艇1958年深秋,北京邮局收到一封奇怪的信件:"查无此人,退回原处"。
1958年,作为国家最高机密的中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时年34岁的黄旭华被秘密召集到北京,成为“核潜艇总体设计组”最早的29人之一。核潜艇玩具模型这些设计组的研究人员都满怀热忱,但他们连核潜艇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最初有点无从下手。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前 言1987年,一个来自远方的包裹悄然送达,里面装着黄旭华寄给母亲的一本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