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宿州,有元宵节点面灯的习俗。小麦粉是制作面灯的原材料。善做面食的北方人在这天会做好12盏精致的面灯,12盏灯代表12个月份,遇上闰年还要多做一盏。人们用各种各样的小工具,将面灯捏成花、狗、鸡、兔、龙等不同形状。代表不同月份的面灯蒸熟之后,面盏里的水量会有所不同。
小朋友点亮面灯玩耍。 陈光金 摄制作“面灯”需要先用面团做成各种形状,上锅蒸熟。 陈光金 摄在正月十五晚上,当地人会把蒸好的面灯,插上灯芯点燃。 陈光金 摄正在往蒸好的面灯内加入食用油。 陈光金 摄村民们将面团捏成各种造型,制做面灯。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天有吃汤圆、猜灯谜、逛灯会、舞狮等等传统。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饮食习惯和习俗都不大相同,在过元宵节时,在我们安徽宿州一直流传着蒸面灯的习俗,这个习俗是什么样的呢?
带有梅兰竹菊的面灯。 刘鸿鹤 摄中新网安徽宿州2月5日电(刘鸿鹤)提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就自然会想起吃汤圆、拎灯花、猜灯谜……在安徽宿州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元宵节习俗——“蒸面灯”,当地老百姓会在元宵节晚上将蒸好的面灯摆放在家中的各个位置,寓意来年亮亮堂堂、平平安安。
2月11日,在临沂市郯城县泉源镇集东村,人们聚集在一起制作“面灯”,以加深对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认识,感受元宵节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当地有正月十五蒸“面灯”的习俗,蒸“面灯”需要先用面团做成各种形状,上锅蒸熟,然后在灯窝里插上灯芯,倒上植物油。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制作“面灯”需要先用面团做成各种形状,上锅蒸熟。 陈光金 摄 在正月十五晚上,当地人会把蒸好的面灯,插上灯芯点燃。 陈光金 摄 正在往蒸好的面灯内加入食用油。 陈光金 摄 村民们将面团捏成各种造型,制做面灯。
记者 史安琪“清明燕儿,端午蛋儿,正月十五捏豆面儿。”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吃元宵,在山东部分地区还有捏豆面灯的习俗。一个个普通的面团,经过揉、捏、搓等工序变成了好吃又好看的豆面灯,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活如意,五谷丰登。费时费力但好看又吉祥“照照耳朵听得远,照照眼睛看得清。
来源:【海报新闻】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昊 日照报道2月2日晚,在山东日照莒县夏庄镇大荒村,宋玉霞和家人正在制作“面灯”。制作“面灯”需要先用面团做成各种形状,上锅蒸熟,然后在灯窝里插上灯芯,倒上植物油,将灯点亮。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通讯员 张涛正月十五元宵节将至,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沿海渔村,人们有用大黄豆面捏豆面灯的特有习俗。点亮一盏豆面灯,放在家里照亮角角落落,或者送到家庙供奉先人,寄托着人们浓厚的乡情,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祈盼,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10日讯 元宵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被称为元宵节。马上就到元宵节啦!对于充满仪式感的日照人来说,绝对不能马马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