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冬天,一张一个男人背着一树桃花的照片,忽然出现在互联网上,击中了许多中国人的心。照片的主人公,是来自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的山民,刘敏华。十年前的春天,作为三峡库区移民的刘敏华,「在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永别时,小心翼翼地带上了家门口的一棵桃树」。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1993年,全世界最大的移民工程---三峡移民轰轰烈烈开始了。为了支援三峡建设,长江两岸共有20多个县、277个乡镇、1680个村、将近130万库区人民,挥泪作别故土,叩别祖先,像漫天的尘埃,从此落尽了全国各地。他叫刘敏华,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人。
长江商报消息他们和我们共建生态长江,本报记者用镜头记录——丙申年早春三月,在长江西陵峡的江畔,粉红的桃花和洁白的李花争相开放,漫山遍野的橙子树上挂满了硕大的果实。刚在果园里做完农活的西陵峡村村民郑良英赶回家里给丈夫韩永江张罗起午饭。
12月14日,三峡工程迎来开工建设30周年。1994年12月14日,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长江西陵峡中段开工建设,131万名移民通过就地后靠、外迁安置等方式支持三峡工程建设。如今,三峡工程在发电、水利、通航、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数百万“新三峡人”也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黎远藩、卢先翠夫妻俩坐在一起吃西瓜 刘彦君摄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曾业 李茂佳 罗惟巍时钟拨回上世纪90年代,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开工建设。三峡工程的成败,在于湖北、重庆21个区县的120万人口能否搬得出、稳得住,以及最终是否能致富。
长涛波涛滚滚流,江流险恶,险多滩急难行大船,长江天险是只难路虎。毛主席畅游长江后,写下壮丽诗篇;”更立西江石壁,截断乌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羔,当惊世界殊”毛主席以浪漫主义理想表达了对兴建三峡工程的期盼。
“背井离乡”这四个字,相信在每个人心中是如此沉甸,它包含了多少喜怒哀乐。1993年,三峡百万移民工程正式拉开帷幕,三峡移民工程,也被称为中外水利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那些住在水库下游的人民,在国家建设时期,能够舍小家顾大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我与《三峡移民故事》文/塞马这部书出版,至今,已经十三载了。大书,是在其他记载中国世纪大工程的文字里面,又一种以普通移民——与之密切相关新的以故事形式出现的集合,出现在社会老百姓面前,难能可贵啊。此时,介绍一下确有认识重复的必要。
“当年我去三峡采访的时候,在路上,我曾经设想过无数的场景,比方说农民们故土难离,大家虽然不得不搬走,但是却都泪流满面,或者是站在即将永别的土地面前,一个个痛哭流涕,这是我想要看到的场景,也是我认为,应该会出现的场景,然而等到我真的去到了那里,却发现我期待中的场景,都没有发生。
来来来,见识下这位“最牛钉子户”张大妈,她能在三峡坚守20年,真是“硬核”操作!但这结局,哎,你怎么看?一起戳进来看看吧!今日话题:三峡“钉子户”张秉爱:全村搬迁就她不走,苦守20年结局让人唏嘘网友分享:1. 三峡移民,情系故土2. 解锁看文,头一回见3. 倔强老太,坚守家园4.
连片的耕地和水塘,为玳瑁村探索整村开发运营提供了基础。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移民村小组周边人居环境焕然一新。玳瑁村引入华盛农蓝龙虾养殖项目发展村集体经济。图为工作人员在撒喂饲料。1.3公里长的星光绿道,串起了玳瑁村村民家门口的“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