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报道“ChatGPT自2022年11月发布以来,我基本上每天都在使用。我主要关注它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不仅仅是它拥有哪些知识。我认为,逻辑推理能力对判断一个模型是否达到了类似人的思维水平更重要。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高莘】“ChatGPT的核心技术是人工智能语言大模型,基本做到了让人工智能模型具备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让人工智能学习全互联网知识。”旷视研究院基础科研负责人张祥雨以专业角度向《环球时报》记者解读ChatGPT为何引起很大关注。
我们万分难过,旷视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博士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于2022年6月14日凌晨,永远离开了我们。终年45岁。孙剑博士一生专注于科研工作。他的不幸离世,让旷视失去了一位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探索和创新的领路人。每一位和他共事过的旷视同学,失去了一位智慧谦和的师长。
【文/观察者网 吕栋】 “旷视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博士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于2022年6月14日凌晨,永远离开了我们。”6月14日,旷视科技在讣告中写道,“旷视失去了一位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探索和创新的领路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许诺)2月9日,中国知名人工智能企业旷视科技研究院基础科研负责人张祥雨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ChatGPT背后的关键技术底座是生成式大模型。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正从底层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
旷视科技的上市路,再度按下“重启键”。近日,上交所网站显示,旷视科技恢复了发行注册程序。此前,旷视科技因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而中止其发行注册程序。“我们刚恢复上市发行程序,相关财务数据已经递交证监会了。是否公开,可能得根据证监会的程序要求。
今天,2023未来科学大奖揭晓,三大奖项共8人获奖:柴继杰和周俭民获得“生命科学奖”何恺明、孙剑、任少卿和张祥雨四人获奖的研究工作是残差学习ResNet,目前论文在Google Scholar的引用次数超过18万次。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的统计,全国已有至少130家公司研究大模型产品,10亿级参数规模以上大模型至少已经发布了79个,其中做通用大模型的有78家,做垂直大模型的有52家,应用场景横跨客服、工业、医疗、汽车、游戏等多个领域。
徽商人物▲印奇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近日,上交所网站显示,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旷视科技)恢复了发行注册程序。从港交所到科创板,被誉为“AI四小龙”之一的旷视科技长达四年的IPO之旅能否成功,不得而知。
医渡科技在5月8日发布了讣告,我国的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何直于24年4月29日凌晨因病离开了人世。何直的一生,一直都用求真务实的科技态度去追求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持续创业者,对于这个领域无论前景如何,成败如何,他都从未放弃。
由上表可以看到,每年全国物理竞赛金牌数只有一百多个,一个省平均下来2到3人,获奖是很难的。2009年,何恺明和孙剑、汤晓鸥合作的论文“Single Image Haze Removal Using Dark Channel Prior”获得了CVPR2009最佳论文奖,这是该会议 30 年来首次且唯一一次颁发给亚洲研究学者的奖项。
今年3月,美国行业研究机构Zeta Alpha发布的一项排名,令不少国内人工智能从业者倍感振奋——全球引用次数前一百名的人工智能论文中,仅次于国际人工智能界“当红明星”OpenAI、力压谷歌位列榜眼的,是来自中国北京的旷视科技,一家由三位清华“姚班”学子创立的独角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