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这3个字现在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老龄化的影响。对于我这个医生来说,老龄化带来的是各种压力。在张医生刚入职的时候,高龄老人的手术很少有人去触碰,如果成功完成一例,那就相当于放卫星了。
心衰的全称为心力衰竭,该病的发生通常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等容易引起心肌损伤的疾病有关,老年人是心力衰竭的高发群体,在患病后能活多久需要根据病情的发展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方式有关,通常不能明确作出判断。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在 75 岁以上的人群中达到 20% 左右。因此,一些作者甚至认为 心力衰竭 是一种老年综合症,导致更差的预后和较高的残障,并且经常与一些复杂的合并症相关,在老年人群中很常见,这可能会进一步使疾病的进程复杂化。
相信很多人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家里老人,体质衰弱,因为各种原因,心力衰竭,医院反复抢救也无挤于事!林某槽,男性,74岁,一个反复咳喘十余年的老肺病病人,长期咳嗽,气喘,一到冬天就发作,一喘就是一个月,没完没了,走路都困难,上不了楼梯,走不了一百步,平常血压又低。
今天讲一个患者的故事,这是我的老师和我讲过的案例,老人家今年得有81岁了,慢性心衰30年,高血压史近50年,最近又做了(心脏再同步除颤器)植入手术,目前身体状况良好。开始出现胸闷气喘的症状,大概是30年前的某一天吧,去医院检查确诊为慢性心衰。由于程度较轻,医生建议采用药物治疗。
导致心衰,通常是由于心肌病变或者是继发性的心肌损伤,心脏负荷过大,感染因素,各种心律失常所导致的。心衰现在目前常用的分级方法是沿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的心功能分级方法,它分为四级,是根据人的体力活动来分级的,我们常说的日常活动,比如刷牙,洗脸,起床,扫地,这些都叫日常活动,那么病人的日常活动完全不受限时,称为心功能一级,如果患者日常活动轻度受限,则称为二级以此类推。
寒冬来临,气温下降,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心衰患者,心脏将面临很大的威胁。患者在此时因为血压上升、呼吸道感染等导致病情突然加重或恶化,甚至还会面临生命危险。可以说,寒冬是心衰患者需要迈过的一道坎!2024年11月26日是第十个全国心力衰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