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张言丽 淄博报道2025年2月12日至13日,2025老字号年货大集暨淄博好物春节季促消费活动在淄博周村古商城举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周村烧饼,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制作工艺,成为本次大集的亮点之一。
中华第一饼周村烧饼周村烧饼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丝绸之路上的“胡饼”。从周村明教寺留存唐代摩尼教的遗址证明,唐、宋、元时期,阿拉伯等地通过经商或其他途径来周村的人较多,有些流传到今天成为周村的少数民族居民,他们把以胡饼为代表的西域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带到了周村,这是周村烧饼的雏形。
作品简介:中国味道(家乡味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荐家乡好物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以推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村烧饼为选题,以游子思乡为线索打开观众思绪,挑起味蕾,突出介绍周村烧饼的历史、制作过程、以及凝聚其中的工匠精神和文化传承。
烧饼最早可追溯到汉代,随着中原地区饮食文明发展,于晚清定型。1961年,企业将“周村”注册为大酥烧饼的商标,大酥烧饼之名从此被“周村烧饼”取代。周村烧饼只有巴掌大小,小小一方周村烧饼,内中却有大大学问。烧饼虽小,选料却极为考究:高品质面粉是其成功的关键。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汪雪然 报道“团团如月麻如星,星月和酥燮理成。”在山东,提起烧饼,很难不令人想到蜚声海内外的“周村烧饼”,其手工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第一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
1800年前,丝绸之路的商人把西域胡饼带到千里之外的周村(今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周村烧饼已不再是人们用于简单充饥的食物,“形似满月,薄如秋叶,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是对周村烧饼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