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元宵节到来前夕,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南芦村的村民又开始忙碌起来。心灵手巧的渔家人用豆面作原料,经过几十道工序后,制作出一盏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豆面灯。正月十五前夜,这些面灯将被送进祠堂祈福。届时,全村人欢聚一堂,在祈求五谷丰登的同时,交流邻里情感,让浓浓的年味更添美好。
“闹花灯”是中国春节的重要传统活动之一,尤其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达到高潮。这一活动不仅象征着节日的喜庆和团圆,更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艺术智慧。在璀璨灯火中,人们追求光明与美好,传递新春的祝福与希望。2025年1月28日,广东肇庆,丽谯楼春节灯会。
甘肃这支县级球队在“爆火”的同时,也带火了甘肃泾川县这座西北小城。通过这场冷门的球赛,许多网友开始“挖掘”这座小城的前世今生,道教福地王母宫、佛国胜土大云寺,除了这些人们熟知的历史景观外,许多活态传承,流传至今的非遗文化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流传于平凉市泾川县、崇信县等地的“点灯背猴”便是其中代表。
潮新闻客户端 周勇元宵节观灯的习俗最远可以追溯到西汉。始于东汉明帝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汉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抢猴场面。 闫和平 摄“点灯背猴”,是崇信传承已久的民俗和婚俗活动。它是芮鞫乃至公刘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之夜),崇信各乡村都有点灯背猴活动,其讲究是:年前(腊月三十之前)结婚的新媳妇,这天要回娘家来“点灯”,其女婿要来“背猴”。它的寓意是:传承香火。
点“路烛”是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活龙坪乡土家人每年正月十五特有的一种传统习俗,人们在夜色中点亮“路烛”祈福,希望新的一年亮亮堂堂,红红火火。夜幕降临,活龙坪乡开始热闹起来,家家户户在路边、屋顶、阳台、乡间田埂等点亮“路烛”,看舞狮表演,欢庆元宵。
中新社香港2月12日电 题:香港新界围村“点灯”闹元宵中新社记者 刘大炜“正月十五闹元宵”,传统意义上,元宵节是春节系列庆祝活动的收尾。在香港新界的围村,每逢正月十五前后,村民们会举行延续百余年的“点灯”仪式,将春节气氛烘托得更加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