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红色的活动花车缓缓行驶在人群中,花车上五名身着古代服饰的孩子在一处并不算宽敞的圆形台子上和围观民众互动,花车两侧人头攒动,人们不时鼓掌喝彩,忽然间风云突变,花车撑杆断裂,顶部的圆形高台瞬间倾翻,五名表演的孩子在人们的惊呼声中从花车上跌落……这一幕令人揪心的场景发生在元宵节的前
甘肃及周边的山西、陕西,不少农村至今保留着过年耍社火的传统。这项起源于秦汉百戏,在民间广泛流传的集体游艺活动,近几年由于短视频平台的火热,让原本极具地区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互联网传向全国各地网友的手机。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吴俊池 李思远 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霍庄村是一个专门生产“年味”的村子。传统节庆庙会上必不可少的舞龙、舞狮、毛驴、旱船、大头娃娃、戏服等社火道具,是这个村子的特色手工艺品。12月14日,时至年底,霍庄村更加忙碌,家家户户挑灯赶工,仍赶不及订单增加的速度。
社火,作为最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来源于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对土地与火的崇拜,是远古时期巫术和图腾崇拜的产物,是古时候人们用来祭祀拜神进行的宗教活动。"社"为土地之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能驱邪避难。
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12日电 (记者 戚亚平)新春佳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地举办社火表演活动,让各族职工群众尽享年味十足的民俗文化“盛宴”,到处洋溢着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第一师阿拉尔市幸福路街道举办社火巡演活动。
陕西省西安市永兴坊景区表演传统社火。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摄参加社火表演的小朋友对镜查看妆容。汪 艳摄(新华社发)春日热闹非凡,让人不由得想起陕西西安吉祥村的老社火。老社火早先有讲究:五年一小耍、十年一大耍。改革开放以来,好事大事多,很多人高兴得坐不住,便年年张罗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