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中国现代白话文书写范式的先驱和实践者,其文章中处处闪耀着深邃思想的光芒,再加上偶尔会使用浙江方言,导致涉世未深的学生在学习鲁迅文章时异常苦恼,甚至某个标点符号都能被解释出含义。
以前,小学课本中选用鲁迅先生的文章还是挺多的,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藤野先生》等等。学生们学习的时候很多理解只能停留在文章的表面,不能够深入理解,只是把鲁迅的文章作为普通的记叙文进行学习,很少能够理解文章后面的深刻含义和历史背景。
说起鲁迅先生,很多人可能会有点儿头疼,因为他的文章对于学生时代的我们来说,那可是拦路虎一般的存在。不幸的是,10年后,鲁迅先生便去世了,这本《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在步入人生的中晚年之际,回望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代的作品,记述了他生命中比较重要的一些人、一些事和一些物。
上海鲁迅纪念馆特色藏品,尤其是近几年来的文物征集成果,是这本《鲁迅图传》的亮点,其中不少为首次公开发布的珍品,如亲历甲午海战的日本军官记录的《田所广海勤务日志》,《中国小说史略》《伪自由书》等书的纸型,鲁迅亲笔书写的版税收据、名片留言,《<死魂灵>一百图》的设计手稿等。
为深入学习和弘扬鲁迅精神,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争做新时代好少年。8月13日上午9点30分,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花神庙分校鲁迅中队的“梦想起航红领巾小队”走进南京市中山北路鲁迅先生读书旧址开展“寻访鲁迅读书处”活动。
近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古今中外,提高为主”的办社方针下,出版了许多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主题出版、名家名作、原创小说作品,同时,我们也不断的在开发适合于中小学生、高中生的课外读物,如《红星照耀中国》《长征》、“哈利·波特”系列等等,亦获得了许多认可和肯定。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