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11月8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当好排头兵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主题为“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市”。邀请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波介绍“我市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市”的总体情况。
风口财经记者 耿伟杰6月27日,第一期“见证青岛”省内财经媒体活动举行。活动第三站来到位于青岛国际创新园的雷神科技。10余位来自中央、省、市媒体记者走进雷神科技,探访“电竞装备第一股”的发展历程,体验最新电竞产品,感受电竞产业的独特魅力。雷神科技董秘宋波现场与大家分享交流。
服贸会上,“青岛服务”新意满满28家青岛服务贸易龙头企业的众多“黑科技”亮相,展现智慧新服务、高技术新成果、开放发展新成就新在“数字智能”“黑科技”产品广泛适用于生活服务、商贸物流、文旅教娱、城市治理等场景,通过“服务+制造”融合发展为客户实现价值增值新在“交互体验”交互体验项目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唯“创新”不变,向新求质,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主要推动力,也是城市发展的高效能“燃料”。近年来,青岛聚焦科技高地,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智慧海洋、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成果不断涌现,捷报频传。
2023年,青岛市共100个项目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占全省获奖总数的35.5%,并首次斩获省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奖项目中,一等奖及以上等次项目31项,占全部获奖项目的31%,其中主持完成一等奖及以上等次项目20项,较上年度增长53.
半岛网7月8日讯(记者 梁湘)“我看新闻说,脚手架坍塌往往就在一瞬间,让人猝不及防的……”小黄是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暑期来到在建的青岛地铁9号线华城路站实习。第一次顺着高支模脚手架下到基坑深处,小黄很是忐忑。
位于青岛市的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一台激光雷达设备通过三维扫描,可以将万米范围内的风场信息变成可视化数据,不仅能观测风,还能预测风。“这项技术20多年前就在中国海洋大学产生,曾为北京冬奥会、珠峰科考提供气象保障,却没有及时走出实验室。
大众网记者 王熠 青岛报道10月22日至24日,由青岛市委网信办、青岛市民营经济局主办,半岛网承办的“见证青岛”全国财经媒体行活动举行,中新经纬、财联社、大众网等15家中央、省、市财经媒体记者组团走进具有代表性的青岛企业,展示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最新成就,深入挖掘青岛民营企业的“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14日讯 近日,中国海洋学会联合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航海学会、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评选出2023年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其中,青岛主导完成的3项成果入选。
青岛高新区强化科技创新平台支撑作用,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和技术等方面合作产学研“合璧”,科技成果落地生“金”深化改革近日,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建明教授团队的“光合固碳产能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功落地青岛高新区。
新华社青岛9月2日电(记者张武岳)一片看似普通的白色纱布,遇水之后,迅速变成凝胶状物质,能够很好地贴合伤口,止血抑菌。这是青岛博益特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壳聚糖可吸收手术止血产品“术益纱”。“该材料在人体内7天左右即被降解,降解产物氨基葡萄糖可被人体吸收。
前不久,由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牵头共建的海洋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青岛成立。联盟囊括了8家高校、研究所、学会,旨在形成联合研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共同体,协同促进海洋能研发、设计、制造、服务全产业链一体化深度融合。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是青岛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以“更加注重经略海洋”“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为总遵循,通过科技强海、产业兴海、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青岛持续推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加快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山东青岛依托海洋资源和科研优势,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产业,持续激发“蓝色”动能,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海洋工程装备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青岛在海洋工程装备的技术创新、工艺提升、订单数量等方面进展迅速,一批海洋重器相继完工。
假如文物会“说话”,那擅长“讲述”青岛古文明的“代表”之一非薄胎黑陶高柄杯莫属。前不久,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组织开展山东文物标识实物原型推选工作,蛋壳黑陶高柄杯从全省500多万件文物中脱颖而出,“当选”山东文物标识实物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