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工作常见抑郁,双相障碍患者生物节律紊乱,多数是晚睡晚起的夜猫子,然而紊乱的睡眠节律,从长期来看,对于疾病的长期管理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下文基于此进行文献梳理,重点落实在如何通过有效干预,调整符合社会节律的生物作息,避免睡眠被剥夺或嗜睡,从而实现双相障碍的长期管理。
现在孩子上了高一,情况渐渐有点不对劲,每次小孩回来,基本都只待在房间里,昼夜颠倒,看到她都是拿着一个手机,也不愿跟家长说话,总觉得家长很烦人,拒绝沟通,然后就是开始乱花钱,从一开始的几百到几千,家长一不给他或者问他钱花哪了,他就发脾气,砸东西。
“如果使用年患病率这一指标,我们的焦虑障碍年患病率5%,抑郁症则达到3.59%,长此以往,未来抑郁症将成为困扰人类身心健康的第一大疾病”,在18-20日举行的广东省医学会第18次学术年会上,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郑先振不无忧虑的表示,相当部分的中、重度抑郁是需要通过药物来加以干预的。
19岁孩子双相,原来是这里不对劲 20年发现的双相,在几年之前每天都在房间里待着,昼夜颠倒。从医这么多年了,这个问题是患者问过最多的,医生很理解家属想要把病治好的迫切心情,不过,有些家长不要再那么悲观了,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只要经过系统正规的治疗,是可以得到改善的,至于改善到什么程度,每个人都不一样,就拿我的患者来说吧,大部分症状都控制住了,可以正常的生活,与人交往沟通也没有问题,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只有极少一部分,不犯病,不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