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南方科技大学等对外通报,该校与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联合,从临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获取生物样本,首次使用冷冻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新冠病毒经灭活后的真实形貌,为新冠病毒的识别、鉴定和临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超微影像基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信公众号12月8日消息,近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毕玉海研究员团队分别与清华大学陈晔光院士团队、中国农业大学吴森教授团队合作,建立了人远端支气管类器官和新冠病毒受体hACE2转基因猪模型,为SARS-CoV-2/COVID-19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精准治疗、疫苗和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测试提供了新的可靠的感染模型。
3月6日报道,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南方科技大学联合,从临床新冠肺炎病例获取生物样本,首次使用冷冻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新冠病毒经灭活后的真实形貌。图为深圳科研团队首次描绘灭活新冠病毒的真实形貌。
中新社昆明昨日消息,据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官方网站消息,该园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和北京脑科中心,收集了全球共享到GISAIDEpiFluTM数据库中覆盖四大洲12个国家的93个新冠病毒样本基因组数据,通过全基因组数据解析发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从其它地方传入。
刚刚,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中心的研究院陆剑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员崔杰就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科学评论》发表了论文称:新冠病毒单在近期就已经产生了149个突变点,并演化出了两个亚型,分别是L亚型和S亚型!
在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刘磊介绍,冷冻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可以观察被快速冻结到-196度“活”的蛋白、病毒等生物样本的电子显微镜。它可有效避免常温电子显微镜对生物样品的脱水、染色等破坏作用,最大限度地保持生物样品生理状态下的真实形貌。刘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家感染性疾病临
以通讯或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 Microbiology, PNAS, Nature Communications, mBio, 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 Analytical Chemistry, Biotechnology Journal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原标题:重医大科研团队发现3个新冠病毒超强抗体。重庆日报讯 11月4日,重庆医科大学发布消息,该校黄爱龙教授牵头新冠病毒应急攻关团队,发现3个对新冠病毒多种突变株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超强抗体,抗体对目前传染性极强的德尔塔毒株也表现出强劲的中和能力。
中新网杭州9月16日电16日,记者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了解到,近日,在浙大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兰娟院士课题组与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李赛研究员课题组合作下,全球首个解析真实新型冠状病毒的全病毒三维精细结构被揭示,这对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设计、抗病毒药物研发等具有重要意义。
新华社北京3月1日消息,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全球众多科研机构正全力以赴,寻找抗击病毒的有效药物。“老药新用”可救急作为一种新型病毒,科学界对新冠病毒了解仍十分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有针对性特效药的研发。
审稿流程加快论文发表呈“井喷”分析bioRxiv、medRxiv、ChemRxiv和ChinaXiv四个预印本网站以及《科学》《自然》和《柳叶刀》3家学术顶刊所发表的相关论文可以发现,此次疫情中,各大学术期刊普遍加速审稿流程,3个多月内就有651篇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