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郑亚丽前三季度,余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7.7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5.8%,总量全省第一,增速杭州第一。今年来,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攻坚承压形势下,余杭实现“三季胜”,颇为不易。在奋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新中心征程上,余杭的稳,靠什么?
从拼规模转入拼质量时代,县域经济体会面临阶段性问题,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如今,深圳取代了上海成为中国工业第一市,全省面积最小的滨江成为了杭州工业第一区,这些都验证了工业本质与逻辑,是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创造更高的产出。
新年之后,浙江进入“县市区两会时间”,各地都在对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敲定新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路线图。刚刚结束的余杭区两会就非常吸睛,拿出了振奋人心的成绩,作出了实干争先的谋划,“剧透”了“浙江第一区”的未来模样,充分展现了打造“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先锋范儿。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祝梅拼经济,拼的就是营商环境。今年,浙江提出全面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升级版。上半年余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6.11亿元,增长10.8%(同比,下同),总量居浙江区(县、市)第一。
几天前,温州湾新区正式授牌,成为继杭州钱塘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等之后,设立的浙江第7个省级新区。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最新考核评价结果,全国30强名单中,浙江22个国家级经开区里,共有5家上榜,数量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江苏的6家。
来源:【看余杭】浙江县域经济竞争格局再起变化。4月24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2023年一季度余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12.41亿元,增长5.7%,总量居浙江第一。2022年,宁波市鄞州区GDP总量超过余杭,成为新的“浙江第一区”。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梁区县对标正在成为区县竞争的新形式。近年来,城市之间掀起对标热,谁跟谁对标,该如何对标,对标什么内容等,成为一时议论焦点。如今,这股风已蔓延至区县经济维度的竞争,且更趋激烈。对于浙江各县市区而言,有一个“标杆”始终难以回避——浙江经济第一区。
春节前一个阳光和煦的早晨,当我站在宁波鄞州区天童南路和泰康中路的交汇处,抬头仰望面前25层的中基大厦,第一印象居然是:这栋年营收超过千亿的“宁波第一楼宇”,跟周边南部商务区的其他大厦“好像也没啥不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