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主义曾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政治现象,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历过被殖民的历史,如今独立自主是世界各国普遍追求的目标,这一点在国际社会中几乎已成为共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殖民地都已获得独立,并且在全球化的今天,应该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成为他国的附庸或殖民地。即便是领土面积仅有0.
“买下英国”是当下英国舆论场给中国戴的高帽子,过气的日不落帝国总是强烈希望能有展示自己“高中国一等”的机会。执意赴港“调查”被中方通知“拒绝入境”,英国议会下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奥塔威指责中方“公然对抗”,英国首相卡梅伦又批评中国的做法是“错误之举”,并强调对香港的关注。
很多人都对藩属国、附属国、附庸国有所耳闻,这三个名词,都是用于阐释国与国之间某种依附关系的,所以长相十分相似。可细究起来,“属”和“庸”,“藩”和“附”,内涵可是大有不同呢。接下来笔者就简要介绍一下这三个名词有何区别。
博物学与帝国主义的共生关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探寻殖民地自然秩序的诉求契合了帝国主义建立全球秩序的野心。帝国博物学(imperial natural history)以“普遍”“客观”的西方科学话语体系重新建构殖民地的自然知识,为帝国扩张的资源掠夺和自然控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作为英国历史上首位印度裔首相,苏纳克的当选让印度上下一片欢腾,印度网友骄傲的认为“这是印度的胜利”,多家印度媒体,包括《印度快报》更是给予了广泛好评,然而这种好评背后对于印度实际利益而言很可能不会起到太多帮助。
目前,全球共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其中有130多个国家,都是二战以后才出现的。趁着各宗主国在战争中受到打击和削弱,趁着民族主义浪潮的东风,在经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后,曾经的殖民地才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
2018年12月,拙著Remaking the Chinese Empire: Manchu-Korean Relations, 1616–1911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名字可以译为《再造中华帝国:满鲜关系,1616–19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