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种声音,它如丝如缕,又如秋日的古道,弥漫着一种淡淡的乡愁。那便是南音,一种流传千年的音乐蕴含了汉晋商乐、唐大曲、法曲、燕乐、佛教音乐及宋元明以来的词曲音乐、戏曲音乐,保留了唐宋古典曲牌,有着浓厚的中原古乐遗风。南音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编者按:当非遗资源大省的福建遇上非遗中国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福州闽剧、泉州南音、漳州木版年画、闽西客家木偶戏、南安英都拔拔灯、浦城剪纸……这些精彩纷呈的非遗项目将在首个世界非遗中国年在八闽大地震撼上演,非遗文化焕发出时代活力。
【来源:东南网】演出现场。东南网记者 黄雨昕 摄东南网10月11日讯(本网记者 黄雨昕)作为“刺桐花”杯泉州市第35届戏剧会演的亮点之一,10月10日晚,南音剧目《弦管雅乐千古传》在泉州梨园古典剧院首演,为广大观众带来一场视听与心灵的盛宴。
#机遇中国##造福世界的闽人##四海传福##举世闻闽#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发源于福建泉州,至今已流传千年。随着华侨的脚步,它由福建传播至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在菲律宾,最高峰时有四五十家南音社团,历史最悠久的已达200年。
中工网讯 6月27日,以“读懂世遗”为主题的“泉工悦读”职工阅读分享及“玫瑰书香”专题活动,在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中拉开帷幕,职工们在这里开启了一段唱响、品荐、探寻、读享、体验“世遗”的“书香”之旅。
南音,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 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语演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汉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