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些古籍的说法,八十岁至九十岁,为“耄耋之年”的说法就有问题了。实际上,还有一些古典中,如《礼记·曲礼篇》记载,七十岁,叫“耋”。八十岁,叫“耄”。而九十岁,则叫作“鲐背”。鲐背之年,指的是九十岁高龄的时候,泛指老人高寿。
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的李平推荐说:“鹤望兰、玫瑰、芍药花、红掌等!”这些年来一直照顾其他发小父母的芮子有经验:”我个人认为,老人不易送白颜色的花,特别是百合花,他们年龄大了,觉得白色是装饰灵堂用的,一定选粉色,喜庆。
古代人很少用具体的数字来记录年龄,文人雅士更甚于此,于是就产生了很多年龄雅称来代替自己的年龄。比如襁褓、总角、弱冠、花信、而立、不惑、花甲、耄耋……这些年龄称呼含蓄富有美感,动听不失韵味。下面来看看这些美感含蓄的年龄雅称,或许您可能会用得到。
我就给大家说说:一.对于短时间内的称谓一刹那:0.018秒一瞬间:0.26秒一弹指:7.2秒一罗刹:144秒一盏茶:10分钟一刻钟:15分钟一炷香:30分钟一须臾:48分钟一个时辰:2小时一季度:3个月二.对于长时间的称谓一岁:1年一旬:10年一记:12年一代:25年一世:30年一甲子:60年一世纪:100年一运:360年一会:10800年一元:129600年三.对于年龄的称谓不满周岁:襁褓2岁~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小儿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金钗之年20岁:弱冠之年13岁:豆蔻年华15岁:及笄之年16岁: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桃李年华24岁:花信年华24岁至出嫁:梅花之年至30岁:半老徐娘30岁:而立之年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四.常用时间的称谓岁暮:表示年终、一年完成。
在古代,男子的年龄往往不是直接通过数字来表示,而是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各自的雅称。以下是古代男子不同年龄段的雅称,按照年龄从低到高进行归纳:不满周岁:襁褓。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后来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2~3岁:孩提。泛指2到3岁的小孩。8岁:童龀(chèn)。
文 |古轩说史编辑 | 古轩说史屡屡听老人家说起“四人不过寿,子孙得庇佑”这句古语,这四人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加油]0160岁不过寿即父母健在的情况下,不到60岁不宜过寿。要说到60岁为何如此重要,我们需要回溯干支纪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