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阎立本《步辇图》大唐开元二年(714年),当时统辖东北三省的渤海国向大唐皇帝称臣,唐玄宗李隆基派出鸿胪卿(官名)崔䜣前往渤海慰劳渤海王。为纪念这次册封盛事,崔忻在旅顺黄金山下的一块单体十多立方米、重逾九吨的驼形天然顽石上,刻了“敕持节宣劳靺鞨使、鸿胪卿崔䜣井两口,永为记验。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日本历史学者等人士在东京举行座谈会,再次敦促将掠夺来的文物尽快归还中国。其中包括中华唐鸿胪井刻石、靖国神社门外两尊中国石狮、山县有朋纪念馆内的中国石狮……这些文物,都已流落日本上百年。它们有什么来历?又是如何流落日本的?
中新社哈尔滨6月13日电 题:天门军之印与古渤海国曾是怎样的存在?——专访黑龙江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勾海燕中新社记者 刘锡菊作为中国现存唯一一方古渤海国印,天门军之印于1960年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出土。
文|玉惜品诗编辑|玉惜品诗前言日本那边儿,最近可热闹了。不是什么大型动漫展或者樱花节,而是一群有良心的日本人站出来说:"嘿,咱们得把从中国顺走的宝贝还回去!"这掠夺来的东西,拿走几十年,就好像成了自己的一样,而当有一天要还回去,这心里是不是有点儿小纠结?那么日本方是在怎么做的呢?
2023-04-24 05:42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链接已复制字体:小大【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邢晓婧】日本民间团体“中国文物返还运动推进会”(以下简称“推进会”)22日在东京组织集会,要求日本政府主动归还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掠夺至日本的中国文物。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数量高达167万件,其中对我国近代造成最深重伤害的日本,则直接从我国掠走了珍贵文物10万余件,各种文物360余万件。战后,我国虽然组织了人力物力向日方追索文物,但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珍贵文物流失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