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斯曼诗选 意切情深信达雅——序《英诗经典名家名译》 上小学前,爷爷就教导我要爱劳动,爱念诗。“劳动”是让我拾粪、浇菜、割驴草……“诗”是学念他一生中读过的唯一“诗集”《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等。
草婴同志答本刊[17]记者问 记者(朱剑):听说您正在新译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俄国文学名著,读者很关心,认为您所从事的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请问,在艰苦的翻译劳动中,你有什么新的感受?你觉得研究和翻译的关系如何?
日本俳圣松尾芭蕉。严复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被当作翻译的准则,百余年过去仍有效。信与达是基本要求,早已成共识。钱锺书说:“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周作人说:“尽汉语的能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存原文的风格,表现原语的意义”。
Unit 101 汉英双语的差异学术界评价翻译作品好坏的普遍标准是“信达雅”,“信”指译文不背原文,即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翻译时选词要得体,有文采。简单地说,即在准确传达原文语义的同时,尽量做到文风优雅。
翻译或可大体分为三种:工匠型翻译,学者型翻译,才子型翻译。讲一下我所理解的“信达雅”,顺便讲一下我的所谓翻译观。讲别的另当别论,讲这个我想我还是有那么一点儿资格的。毕竟已经大大小小厚厚薄薄花花绿绿至少译了一百本书。如果我坐着而不是站着,差不多可以说译作等身了。
同文馆书阁乃是中国高校图书馆的源头,徐克谦主编的《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一书中明确称:“我国近现代意义上的高校图书馆出现在晚清。从现有文献考证,最早的高校图书馆是1862年晚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创建的京师同文馆书阁。”
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一端要尊重原著,一端要融入新的语境,确实面临很多困难。鲁迅先生翻译了很多著作,他在《〈月界旅行〉辨言》中就提出:“故掇取学理,去庄而谐,使读者触目会心,不劳思索,则必能于不知不觉间,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势力之伟,有如此者!”
□吴凯 (长沙理工大学)近日,中文翻译再次引发热议。抖音上很火的“人生易如反掌”,日语直译是“人生超简单”,但中文翻译成了“人生易如反掌”。这一翻译不仅在语言上更加流畅,更是在文化内涵上赋予了新的意义,凸显了中华文化底蕴在翻译中的独特魅力。
原标题:希望更多中国戏剧人也来读一读狄德罗(主题)——读《狄德罗戏剧》有感(副题)孙惠柱德尼·狄德罗是欧洲历史上一流的文化人,这位主编第一部大型《百科全书》的全才,在戏剧史上也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