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18日电 题:中国医生忆援外经历:当地患者找中国医生看病已成普遍共识中新社记者 李纯“这几年随着援助力度的增大,中国医生和非洲的友谊在进一步筑牢、进一步深化。现在在当地,很多患者找中国医生看病,已经成为他们的普遍共识。
方友强(左二)与队员们在玛格丽特医院前合影。 珠江医院援外医生林波淼与非洲的小朋友们。 李桂东在塞舌尔救治肺栓塞患者。 广医一院医疗队在赤道几内亚。 医疗队在当地开展中医项目。 “以心相交,成其久远”。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
一档纪录片里,一位中文名叫李向阳的尼日利亚医学生在中国福建的一家医院实习。而他曾经在英国的谢菲尔德大学攻读临床神经学硕士学位。他在这个纪录片中说道:中国医生4小时要看100个病人,而在英国,医生一个月只需要看60个病人。
中新社金边5月20日电 题:“中国医生”悬壶济世柬埔寨——中医药援外行动“新样本”中新社记者 欧阳开宇“这段时间,‘中国医生’成为柬埔寨民众对于专家组的亲切称呼。”中国援柬中医抗疫专家组领队、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徐凤芹在工作笔记中记录下这样一个细节。
与中国相隔10253公里的赤道几内亚,虽然拥有着广袤的海岸线、茂密的森林和各式各样的野生动植物,但当地的医疗条件相对落后,有一部分贫困患者无法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在这充满挑战的环境中,第32批援赤道几内亚中国医疗队的医生们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救治工作中。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祖国亲人,足迹遍布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有这样一支队伍,3万余人60多年赓续接力,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拯救生命无数。他们,就是勇担使命、救死扶伤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的中国援外医疗队。 中国援外医疗队奋斗在一线,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以医者仁心。
安德烈出生并长期生活在意大利这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他的印象里,医院都是低效且高收费的代名词。但这位西方的年轻人,在来中国旅游中,一次偶然的就医经历,彻底改变了他对医院的固有想法。也加深了他对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国家的热爱和崇敬之心。
回国一年多,援非工作历历在目,作为第10批援加纳中国医疗队队长,来自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麻醉科主任庄少惠感叹有说不完道不尽的酸甜苦辣,“我在加纳中加友好医院,亲眼看到在我们的帮助下,医院的医疗技术不断提高,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向非洲人民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的决心。
资料图:第17批援塞舌尔医疗队员刘中浩、杨玉海凯旋。 山大二院供图中新网济南7日12电 题:山东援塞医生:跨越国界奉献大爱 厚植中非深厚友谊作者 赵明月“我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在援塞过程中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收获远大于付出,使我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