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故乡快过年了,今年因为疫情,不少人不能回故乡,不管是对于家中翘首以盼的父母,还是对于千里之外的游子,心里都有些失落感。今年过年,很多游子就要靠着视频跟家里人过春节了。与这些归乡心似箭的人相比,还有一批人却因为不能回家过年而舒了一口气。
老家这个词,百度百科这样解释:父母长期居住的地方,儿女或许从小在此地成长;我随口一说,老家也挺好啊,最近几年发展都不错,适合养老听到老家,他们无动于衷,一脸的冷漠他们说,老家的交通不方便,连地铁也没有其中一个朋友说:我从外面回来,希望能给父母能做顿好吃的,让他们吃到外面的菜比方说想吃个海鲜之类的,当地没有,要吃的话得跑到远点的县城去买,很不方便他们说,老家上网也没装宽带,抱怨说没有wifi怎么活啊,手机上网还得看运营商脸色,真的很心累。
窗外的落木在寒风中瑟瑟摇曳,落叶在寒风中,似一个个孤独的精灵在落木间与空地上无助地飘零,没有了在春风吹拂下叶芽萌发时青翠欲滴的笑颜,也没有了夏日雨露滋润下在枝条上枝繁叶茂时的欢欣,更没有了在轻柔秋风陪伴中如蝶似的喜悦翻飞,寒风中,没有人在意它们的无助与凄凉,各自无声无息的在寒冷界里随风飘零。
我的家乡是青海省西宁市,这座青藏高原上最大的城市,人口有220多万。记忆中它总是宁静的,一年四季不变的蓝天白云是它的底色,即使在马路上,只要等稀疏的车辆呼啸而过,一切又能恢复宁静,尤其是晴天的夜晚,一抬头就能看到满天繁星,城市中的霓虹都不能掩盖它们的光亮。
[基本信息]书名:《这就是我想过的生活》作者:车凤王树兴 著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作者简介]车凤,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在校开设《儒道经典与人生智慧》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有新衣服穿,能去拜年,能吃一顿年猪饭,能看到新奇的糖果......太多的梦,在过年的时候,就成真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忽然发现,过年没有什么意思了,小时候喜欢的仪式感,在今天看来,太麻烦,骨子里是拒绝的。
文:三更我心里一直藏着一个故事。有一个农村的孩子,每天去放羊。他经常躺在山坡上,看着太阳东升西落,嘴里含着一颗草根,眯着眼,惬意而且悠然。有时候他会做梦,梦到长大,娶一个乡里最漂亮的媳妇。山里的日子每天似乎都一样,转眼间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十八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