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7月1日讯(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林鑫燕 雀寿青)1日,正值“七一”建党节,由莆田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15名大二学生组成的非遗文化传承社会实践队,通过拜访民间非遗手艺人、体验学习非遗技艺、参观木雕艺术馆等多样形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5月12日讯(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郑佳旻 张可欣)当植物蓝靛与小小方巾不期而遇,会有一种怎样的美丽邂逅?11日下午,一场以“体验非遗扎染,传承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美育实践活动在莆田学院紫霄校区红色驿站举行,师生们现场体验青黛扎染工艺,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莆田木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春辉木雕作品《清明上河图》东南网6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爱玲)推进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积极引进并落地拍摄央视《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擦亮千年木雕、千年莆仙戏等非遗名片;以“非遗+县区”“非遗
时值仲夏,端午前夕,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是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
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12日电 (谢君怡 刘莹莹 刘嘉欣)7月,由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体育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组成的莆田学院“木兰寻脉”社会实践队以“品味人文木兰,传承非遗根脉”为主题,通过拜访非遗手艺人、学习非遗技艺、品尝非遗美食等多种形式,感受莆田非遗文化的
王船被点燃后火光冲天,烈焰飞腾。蔡昊 摄东南网6月2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陈丽君)22日是端午佳节,莆田城厢区灵川镇东进村东汾五帝祖庙广场上人头攒动,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一年一度的非遗民俗文化活动——“送王船”正在这里火热举行。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2月29日讯(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詹海伟)狰狞的面具,奇特的妆饰,粗犷的动作……29日,农历正月二十,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汾皂隶舞在城厢区灵川镇东进村东汾五帝祖庙广场精彩上演,引来无数市民和游客围观。
央视网消息:莆田木雕是中国木雕四大名雕之一,2011年5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莆田木雕以精细的雕刻技艺、生动的艺术造型和丰富的题材内容著称,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向世人展示其跨越千年的不朽魅力。
东南网1月27日讯(本网记者 陈玮 文/图)红团番薯起,过年吃欢喜。红团,是一种广泛流行于莆田民间的一种特色美食,因为其形圆、色红、馅甜,寓意团团圆圆、红红火火、甜甜蜜蜜,深受人们的喜爱,是一种吉祥喜庆的载体象征。红团制作技艺在民间发展至今已有千年,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新华社福州1月30日电 题:福建莆田:一颗非遗红团里的浓浓年味新华社记者陈弘毅春节长假里,福建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张灯结彩,一派节日喜庆氛围。一家挂着“莆田红团”匾额的小店门口排起了长队,不少市民游客正在等着购买一屉屉现做的红团。图为莆田红团及其制作模具。
非遗是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标签之一,春节期间各类非遗呈现,让市民在游玩兴化古街中品味艺术家留下的工艺精品。1月9日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新春文化节火热开启,让市民真切地感受到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今天就跟记者继续去探访古街中的莆作工艺美术馆吧。千年古街、百年宅院、古民居里赏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