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名称多样,有的名称叫得有些神奇,比如“鬼见愁”。为什么叫鬼见愁呢,主要是它植物体为矮小垫状小灌木,地上部分成球状植丛,分枝多,双数羽状复叶,叶轴顶部木质化,伸出,下部粗,先端尖,为硬刺状,人们碰到容易刺伤,因此就有了“鬼见愁”的别名了。
刘大爷热情好客,招呼着大家从一个小门走了进去,里边是一个不足20平方的房间,四周的墙上摆放着藏品,话题便从他的收藏奇石开始了:“30多年前我就开始在山下的河道了捡拾奇石,是本县的最早开发利用奇石的人之一,到现在我还担任着奇石协会的领导,当地的梅花石之所以有名气,就是我们几个人把它推向了全国的奇石市场,可以说是用奇石致富的带头人,我用奇石养活了一家人,供养孙子上了大学,现在成了老有所乐的爱好。
近日,摄影师一行人来到山西省晋南中条山区采风,沿着一条河道边的乡村公路前行遇到两位老人,大爷银须飘飘,如同一位传说中的神仙爷爷,身后的小房子上写着“奇石馆”,门前放着一大盆松树盆景,感觉有点奇特,C老师停下车,我们便走了过去,大爷十分客气,看到我们立即招手示意,请我们走进了他的“神仙居”里。
早上10点钟,尚大妈一个人坐在巷道口喝着小米汤,一只哈巴狗蹲在旁边,静静的山村里是那样的悠闲,山里人的早饭很简单,4个馒头,2个小菜和1锅小米稀饭早已准备停当,放在小厨房里已经有半个小时了,还没有等到打工的老伴回家,她便自己舀了一碗小米汤走出了院子,坐在巷口喝了起来,不时地朝着村口方向看一看,希望早点能看到那个高达熟悉的身影,这样的生活已经有些年了,似乎成了她一种习惯。
秋风瑟瑟,伴随着身体的一缕凉意和心中一丝惆怅,地上也铺满了金黄,遍地苍夷却依然随风跳跃着生命力。这个季节的一大特色美景就是落叶,你或许从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人间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中领略过梧桐的斑斓;
22年7月份无意中在绿化带发现了很多结有绿色果子的树,问了好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一度怀疑是楝树,后来上网看了下才知道原来是传说中的无患子树,无患子树又叫鬼见愁,据说释迦牟尼树下得道的树就是无患子,手持的念珠也是无患子做的,而且还有专门的经书<<无患子经>>,无患子应该是最早的菩提子了,据说无患子的树枝拥有驱魔杀鬼的功效,不过我们今天要关注的是无患子手串,因为平时很喜欢玩各种木头制品,所以想自己动手做一串无患子的手串.
我国民间关于“树文化”的说法很多,历经数千年,不同的树木被人们冠以不同的寓意,也就演绎出了很多的传说,特别给一些个稀少怪异的树木赋予了传奇式的美好愿望,今天我们就看看在山西晋南农村一棵40多年被村民称作“保护伞”的“怪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