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光明论坛·温故】作者:常明杰(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副教授)8月21日,在赴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南非重要媒体上发表题为《让中南友好合作的巨轮扬帆远航》的署名文章。
因为这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使命,2500年前的孔子已经提出天下大同的概念: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来源:【山东电视文旅频道】“问道儒学 行知天下”大型文化思辨节目《尼山杏坛·行思天地间》——探寻“天下为公”思想的历史渊源与时代意义今晚19:30,主持人辛凯将和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武黎嵩、孔子博物馆副馆长杨金泉、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颜炳罡、华侨大学哲学副教授寇哲明(英国)、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
15日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以视频连线方式同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共同探讨人类社会现代化这一重大议题。
东周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几乎相当于罗马帝国之后城邦国家林立的欧洲,其总体性历史是社会史属性的,但先秦诸国中主流政治体所追求的以及诸子百家争鸣的,其实都是治国理政的政治思想,各国都奔走在大一统的路上,因此看起来是杂乱无章的社会史,其实是线索清晰的政治史或国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