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姐姐,我来了!”昨日临近中午,涧西区武汉路社区71岁居民赵积雪,揣着暖在怀里的餐盒,来到老邻居金培芳的家里。从这一天开始,她将作为社区“武邻送餐”志愿服务队的一名“送餐员”,为辖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免费送餐服务,金培芳就是她的首位服务对象。
近日,家住洛龙区的刘亚南下单预约了“上门做饭”服务。不到1个小时,四菜一汤端上桌,色香味俱全,花费为69元。“比出门吃方便,比外卖省钱也健康,我觉着很不错。”刘亚南说。 “上门做饭”服务在洛阳悄然兴起,哪些人在提供服务?哪些人购买该服务?相关从业者又有哪些看法?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徐东坡通讯员 时义杰很多退役老兵的子女白天需要工作,没法顾上老人,老兵们就餐成了难题。近日,洛阳市首家社区“拥军食堂”在涧西区重庆路街道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为老兵们送餐上门,解决了吃饭难题。
15日11时许,掐算着时间差不多了,涧西区长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杜红,放下手里的工作,从储物柜中拿出两袋新鲜蔬菜,向社区居民朱女士家快步走去。杜红正在做菜 杜红今年49岁,平时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炊事员”,若遇上居民“点单”上门做菜服务,她便充当起“私厨”这一角色。
昨日中午,嵩县纸房镇明理社区邻里大食堂内饭菜飘香,不少居民在排队等候。 “这里的饭菜好吃又便宜,离家还近,解决了我的吃饭难题。”该社区75岁居民张铁创笑着说,家里只有他和老伴,年龄大了,做饭很不方便。邻里大食堂营业后,他们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这里对社区外居民实行市场价。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上门代厨、上门整理收纳、上门养老为代表的“上门经济”日趋走俏,不仅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还拓宽就业渠道,丰富了服务场景,让消费模式变得更为自由灵活。不过与此同时,“上门经济”也面临监管存盲区、消费者维权难、取证溯源难等问题,需要加强规范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