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是认知的变现 04 以“安全边际”破解“禀赋效应” 认知陷阱4:禀赋效应 “一个人想要什么,就会相信什么” 我们每个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两项吸引力差不多的选择之间摇摆不定,最后终于选择了其中一项,从那一刻
最成功的人并不是永远不会失败的人,而恰恰是失败最多的那些人。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人人都懂的一个道理。但当我们面对失败时,却很难意识到,那些我们最崇拜的成功人士,他们都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正是从失败中不断学习成长,他们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但在投资中,没有谁能保证每年每月时时都赚钱,短期评价的结果并没有太多意义。即使股神巴菲特在过往50多年的时间里赚取了高达3万倍的收益,也不能做到每年都能取得正收益,在1973年到1974年间,巴菲特更是曾有过净值惨遭腰斩的经历。
换句话说,做任何事情尤其是投资这点事儿,人们都需要根据对局势以及自己的了解去采取进一步行动,这里面强调的是一种“投资主见”,而这却是绝大多数散户缺乏的基本投资秉性,他们惯常的操作恰恰是“管不住手,收不住心,听风就是雨”,最终只能是亏钱亏到家,而且不长任何记性,下次照旧犯同样的错误
不仅如此,巴菲特刚刚在股东大会上表示看好银行,近期又开始割肉银行股。卖在低点,巴菲特也难以幸免啊。据巴菲特4月9日向美国证监会提交信息披露报告,4月7日、4月8日伯克希尔·哈撒韦以35.3至35.8美元每股的价格,合计减持86.91万股纽约梅隆银行股票,按照均价计,合计减持股票价
北京时间5月2日晚间,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公布了2020年一季报:期内,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为497.46亿美元,上年同期盈利216.61亿美元。令人不解的是,既然亏损高达近500亿美元,为什么在美国股市暴跌时,巴菲特不选择抄底,而持币观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