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是古老农业时代的生活智慧。即便我们一只脚已经迈入了数字经济时代,农业生产仍是工业的基础,而气候变化导致的农业生产波动,也依然体现在工业经济周期之中。在实现以无土栽培和人工光照技术为主的农业生产之前,农业该如何发展仍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核心问题。
比如,一位市民下乡后花费300多万改造了一栋农宅,这栋农宅据说有10户业主,市民与他们都签定了合同,但等他改造完成之后突然又出现了两户农户说他们也是业主,市民要求他们拿出合法手续证明业主身份,但农户给的理由却是“他们是这家的后代,因此天然就是业主”,市民当然不同意这种做法,但农户把门一锁,市民投资的这栋农宅就成了问题资产。
现任中国农经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主任,兼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首任执行院长,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建学院首任执行院长,及多个部委和省市政策咨询专家、多所高校特聘教授、多个地方乡村振兴研究院名誉院长。
数字解读:农业4.0——智慧农业时代如果说精准农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那么今天我们正处于另一场农业进化的中期——这场进化始于2010年代初。这就是“农业4.0”。“农业4.0”也被称为智慧农业或数字农业。
众所周知,工业4.0是德国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但是大家可能很少知道,德国的农业也是非常强大的。德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只有70.6万人,仅占总人口的1%,却创造了世界一流的农业,在世界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者:袁威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快速广泛应用,以及农业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以智慧农业为表现形态的“农业4.0”时代已经到来。以农业智能装备、北斗农机自动导航驾驶、无人农场、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等代表的智慧农业,正日益成为最活跃的农业生产力。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以美国教科书给定的逻辑来形成理论,所以很自然地把美国的殖民地模式当成了主要目标。美国在历史上曾是欧洲的殖民地,同样无论是加拿大,还是南美洲的巴西、澳大利亚、阿根廷等,甚至包括非洲的农业产业,几乎都是通过消灭或者奴役原住民进行大规模生产。
我们把以家庭劳动力为主的农业模式称为农业1.0。以机械代替劳动力为主的农业模式,称为农业2.0。以生态绿色有机为主题的农业模式称为农业3.0。以互联网互联网为基础,实现农业自动化的智慧农业称为农业4.0。那么我们国家农业发展有没有可能直接从1.0模式发展为农业4.0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