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元宵佳节临近,家住徐行镇钱桥村的村民陈庆福总要给家里的孩子们捆扎上几只兔子灯。从女儿、孙子到如今的曾孙,因为陈庆福的坚守,让一家几代人拥有了关于兔子灯的共同记忆。陈庆福今年80岁。客厅里,老陈正一手短刀、一手竹片娴熟地劈篾。
拉兔子灯,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作为古老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兔子灯表达了人们对于全家团圆、阖家幸福的美好期盼。元宵将至,市级非遗项目—风筝制扎技艺传承人毛雪官,利用自己独特的手工技艺,开始编制传统兔子灯,喜迎元宵的到来。竹条、胶水、棉线、彩布……桌子上,摆放着制作兔子灯的各种材料。
随着元宵节的临近,正月里闹花灯的传统习俗再次点燃了市民们的热情。春节长假刚刚结束,豫园小商品市场的花灯摊位便迎来了销售旺季。其中,各式各样的兔子灯尤其受到市民的喜爱,成为市场的热销商品。在豫园小商品市场内,众多小店铺内挂满了琳琅满目的兔子灯。
2月11日晚,浦东新区高桥镇千年老街上,100只兔子灯同时开启,演绎出传统元宵佳节的氛围感。高桥老街游园会从下午就开始热闹起来,赏灯、猜灯谜、集章通关活动等设计,让节日的气氛愈加浓厚。不少游客身着汉服,在老街、古桥上打卡拍照。
兔子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象征着吉祥和好运也是不少人元宵节的童年记忆为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增进居民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在元宵节前,江湾镇街道奎照居民区开启了一场“兔子灯‘蹦’起来!”主题活动,通过“讲解+实践”的形式,带领社区里的青少年探秘元宵赏灯习俗,体验手作乐趣。
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是要看灯的,各式各样的花灯总是让人目不暇接。我小时候,每个元宵节都是在拉着兔子灯到外面转悠之后结束的,没有兔子灯那是算不上过节的,而且还会让小伙伴怀疑是不是因为调皮捣蛋被家人关了“禁闭”,那可太丢人了。
元宵将至,玉兔迎春。兔子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象征着吉祥和好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2月7日上午,松花新村居民区开展“元宵萌兔灯,喜乐映团圆”主题活动,松花居委会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们一起做花灯,提前迎接元宵佳节的到来。
中新网安徽新闻2月12日电 (记者 韩苏原)11日晚,夜幕降临,安徽黟县宏村街巷中,鱼灯、兔子灯等花灯队伍穿行,吸引了许多游客观赏体验。每年元宵节期间,黟县的宏村、西递等地都会迎来“闹灯会”。村民们手持各式花灯,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穿梭于古村之中,灯光摇曳、人影绰绰。
猜灯谜、做花灯……2月22日下午,申城阴雨绵绵,寒意阵阵,但殷行街道包头路社区睦邻中心里却“春意盎然”,热闹非凡。由殷行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办的“张灯结彩过龙年,欢天喜地闹元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带领大家们沉浸传统节俗。活动向大家介绍了元宵节的由来、风俗习惯。
正月十五闹元宵,团团圆圆过大年。元宵节前后,松江各街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到处都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六汤圆”的传承人之一张品华来到位于泗泾老街的马家厅,手把手地教居民们包汤圆。
在扬州,有十三上灯,十四新春,十五元宵,十六牙祭,十七王母奶奶过生日,十八落灯的俗语。蛇年元宵节即将来临,扬城花灯市场开始红火起来,蛇元素花灯格外令人瞩目,它们以“反差萌”将灵动与喜庆完美结合,展示别样风采,给人们带来欢乐与祝福。这并不是现代扬州的“专属”。
徐汇区枫林街道宛一二居委日前开展了一场“正月十五良辰美 欢乐团圆在元宵”民俗活动。“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其形成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关于它的起源,其一为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