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作者:朝戈金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逢新春佳节,生活在各地的中国人便开展一系列庆贺活动,以喜悦的心情迎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从这个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节日,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古老文明世代相传的生活智慧与哲学理念。
春节的文化内涵与当代意义演讲人:朝戈金 演讲地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 演讲时间:2025年1月编者按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近日来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
金虎辞旧岁,玉兔迎新春。和着时代律动,我们迎来了2023年兔年春节。千百年来,泱泱华夏渐渐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春节文化,各种“仪式感”里带着美好和期盼,并由此衍生出许多感人的家国、家风、家庭的“春节故事”,是万千家庭的真实再现。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春节是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契机。
【专家观点】光明网记者 刘冰雅整理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人过年,过的是辞旧迎新的“时间之年”,更是情深义重的“文化之年”。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积淀着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感。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巳巳如意,生生不息。1月28日晚,202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将春节最浓烈、最热情的情感和氛围,热气腾腾而又诗意盎然地呈现出来,让所有中华儿女尽情畅享蛇年年味。去年年底,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9日,乙巳蛇年正式到来,这也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贴春联、挂年画、逛庙会、赏花灯、耍社火……在全国各地,这些年俗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节画卷。
赵 政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古文化街,走进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果仁张、泥人张、杨柳青年画等特色店铺,了解产品种类、销售和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等情况。街道上,正在进行舞龙、舞狮等传统民俗表演,“看到市民和游客在欣赏传统民俗表演时喜气洋洋,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编者按:冰雪传信,又至立春。万物起始,岁月向荣。此刻,离春节的脚步更近了,荆楚大地不少城市道路两侧红灯笼高高挂起,与霓虹灯交相辉映。游子返乡无惧路遥,无数人坚守岗位无畏辛苦,所有人的愿望都是希望过一个平安祥和的幸福年,期盼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流光溢彩。
春节,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节日,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人情感的归宿和文化的盛宴。在喜庆的氛围中,人们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感受着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的地位和意义在人们的心中无可替代。
春节带给儿时的我很多欢乐。小时候,我生活在泰国南部的一座小县城。幼时的记忆中就有春节的鞭炮声,鞭炮声之后还会响起阵阵锣鼓声,孩子们听到锣鼓声就无比兴奋,催促父母带他们去看热闹又有趣的庆祝队伍。“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声之后,舞狮队便出现了。
作者:李向振(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国的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既有助于彰显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和文化国际影响力,又有助于提升全球中华儿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有助于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所凝结的中国式情感
作者:郑土有(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春节,数千年来沉淀了浓浓的中华文化,每个中国人都浸润其中,感受团聚的欢快,接受传统民俗文化的熏陶;周而复始的春节像“加油站”一般,给每个人定时注入新的能量,朝气蓬勃投入到新一年的奋斗之中,促使大家始终以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姿态向前迈进。
□作者 孙靖程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家庭团聚、亲朋相聚的时刻。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过去,从腊月开始就进入了春节的准备阶段,包括祭灶、掸尘、扫房、贴春联、挂灯笼等。这些习俗都充满了浓厚的民间信仰和仪式感,是年味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