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广燕 方非。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孙郁,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总监沈晨就“如何创作生产文艺精品”展开对话,围绕如何理解和认识文艺精品、创作文艺精品需要把握哪些关键要素、如何理解城市和文艺创作的关系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11月19日,“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在浙江乌镇举行,《雪山大地》《宝水》《本巴》《千里江山图》《回响》五部作品获颁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用精品力作铸就新时代文学高峰。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文学创作不仅要“扎进去”,也要“浮上来”。“扎进去”首先得扎根人民。
党的二十大报告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那么,优秀作品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我们身为作家,必须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体验五彩生活,广览大千世界,这样才能充分获取素材,为创作优秀作品打好基础。
本报记者 陈圆圆3月的北京,春光明媚,绿意萌动。一场文学的对话,同样生机盎然。3月29日到31日,中国作家协会“万水千山总是情——欢迎港澳作家回家”活动举行,40余名来自香港、澳门的作家和文化界人士通过文学畅谈、创作研讨、名家对话、文化之旅等活动,深化交流,增进情谊。
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主题:让隔绝者开始流动,让孤立者重新联结——阿瓜卢萨的非洲书写与文学宇宙主持: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 施东来时间:8月15日晚地点:思南文学之家嘉宾:安哥拉作家、国际都柏林文学奖得主 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 孙甘露安哥拉作家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是当今
从历史研究角度看文学创作——评小说《从木传》文/凌承纬上世纪20年代在重庆创办西南美术专科学校的万从木先生,不仅是一位为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美术家、教育家,也曾是抗战时期大后方抗日救亡文艺战线和教育战线上一名勇敢且执着的战士。
文学创作与本土文化 文/ 赵统斌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是——本土文化是文学创作的根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环境、文化背景和自然基因的传承,这里既有个性生长的条件,也有族群共通普适的条件,这就生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或说本土文化。
新华社杭州11月24日电 题:从茅盾文学周触摸当代文学创作的脉动新华社记者余俊杰、冯源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周近日在茅盾故乡浙江桐乡落下帷幕。近一周的时间里,第11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知名作家和编辑共同探讨了当代文学创作的发展与趋势。
今年年初,央视开年大戏《人世间》火了。《人世间》的成功,可谓一次“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评论道,《人世间》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实主义的艺术道路,可以给予当下文艺创作以有益的启迪。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20日电(记者 牟昊琨 实习记者 徐婧钰 王琳)2023年高考刚刚结束,各地语文试卷的作文题目再次受到关注,争相用其练手写作的,不仅有自媒体主编、资深撰稿人等,AI也尝试着加入了写作的行列。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马笑泉进行主题讲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文学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用文学作品关照现实,反映社会生态变化?10月30日,“人文蔚起 书香醴陵”2024渌江讲坛·建宸大课堂第五讲在渌江书院五贤堂开讲。
光明日报记者 刘江伟 陆健乔叶是在农村长起来的。刚开始创作时,她一直试图在文字上清洗掉乡村的“土气”。后来,经过多年的生活和文学的教育,她渐渐认识到这股子“土气”是一笔资源和财富。“这‘土气’,往小里说,就是我的心性;往大里说,包蕴着我们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