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曾很迷茫,直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孩子,一句小心翼翼的话语“老师,我喜欢这样的数学课”,我的世界才一下子豁然开朗。其实,那是一节并不顺利的数学课:体会平均分。教材中呈现的情境是12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问题很简单,全班都知道答案。但重要的仅仅是答案吗?
本文由团子妈育儿原创,欢迎个人评论、分享魔方作为一款益智游戏,与中国的“华容道”还有法国的独立钻石棋,一同被称为智力游戏界的“3大不可思议”。双减过后,部分小学开启了课后服务,让孩子接触到课本内容以外的各类知识。刚开始有许多家长不理解,但经过孩子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收获了惊喜。
在上周末的公益课上,田田妈妈说到自己孩子整天贪玩,对学习毫无兴趣,缺乏自觉学习的态度,即使是在监督的情况下,也总是左顾右盼,心不在焉····引起很多家长的共鸣。那么,应该如何对待这种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呢?我专门针对孩子这样的情况推出《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特训营》免费网络公益课。
数学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这些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呢?我在课堂上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
前两天看到一群中小学学生,开展了一次主题是《时间就是金钱吗?》的圆桌讨论。激烈的思维碰撞,每个孩子都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又想起来最近正在学《论语》的小侄女问我,孔子真的姓孔吗?诸子百家又是什么,真的有一百家吗?“现在学的这些句子,老师要求一定要默读默写。但是,这些句子好难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