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某部为紧前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深入开展“直面强敌对手,强固打赢信心”自我启发式教育活动。很多指挥员深入基层一线、走到教育前台,引导官兵在学习启发、反思对话中点燃思想深处的狼烟,争当克敌制胜的“刀尖子”。
孙子兵法云,一个真正能够带兵打仗的良将除要有五德外,还要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一味死拼必被杀,贪生怕死必被俘,脾气暴躁不理智,过分看重清誉易遭辱,过于仁爱易烦心。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看到一些军迷的言论,特别是在与那些没有部队带兵经历的军迷关于军事家、元帅等话题的讨论中,感觉他们简直就把做一名统帅看作学者著书一样,看作运动员下棋一样,可以不考虑任何外界的干扰,可以不使用丝毫的情商,只要军事修养高深,谋略深邃,战术运用得法,就应该是一名合格的将领,就应该是军事家,就应该是元帅,而完全忽略了面对复杂带兵环境如何应对对于一名将帅的重要性,不知道一名将军他的业绩必须是体现在政局诡异的社会空间和千军万马组成的阵营里,而不是体现在安静平和的讲台上,不是体现在没有一丝干扰的书房里,甚至不是体现在有主帅坐阵的司令部里。
同样是出身草根的开国皇帝,刘邦自起兵之日起,多数大战总要自己亲临前线指挥,既使当了皇帝,连平定英布,攻打匈奴这样的战役也要自己亲征。反观朱元璋,除了打陈友谅外,其他的大战,比如灭张士诚,北伐中原,攻打北元,都是由手下大将徐达、常遇春、傅友德、蓝玉来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