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陈雷柱 林珏瑶 实习生 吴琪00:23澎湃新闻记者 陈雷柱 林珏瑶 实习生 吴琪(00:23)【编者按】专注消费者权益保护,澎湃消费投诉平台将迎来全面改版升级,新增企业入驻解决消费者投诉,让消费维权变得更简单;此外,澎湃质量报告栏目也将在每月15日推出“π·15消费
□扶小凤(四川外国语大学)近日,有商家在网上售卖“快递滞留件盲盒”,宣称“稳赚不赔”。打开各大购物软件,搜索“快递盲盒”“海外盲盒快递箱”等关键词,会出现许多低价出售的滞留快递。对此,江苏省消保委表示:商家售卖他人快递滞留件系违法行为,消费者不仅没有捡漏反而会上当。
最近,关于快递盲盒的热议不绝于耳。一时间,各种奇葩物品、稀缺宝贝、高价珍品通过盲盒的形式,让人们对其真实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置身于这个看似神秘又刺激的游戏中,你是否曾思考过快递盲盒背后可能隐藏着怎样的黑幕?接下来,一段令人震惊的焦点访谈暗访报道将为您揭开答案。
半月谈评论员 何欣荣、杨有宗近日,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就浙江义乌韵达快递违规处理用户退货件问题,约谈韵达快递总部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责令其严格落实对所属服务网络的统一管理责任。这起事件暴露了快递退件管理中的灰色地带,对完善退件处理闭环、加强快递基层网点管理提出了警示。
不过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现在连快递盲盒都出现了!原来,这些看似价廉物美的快递盲盒,背后竟隐藏着黑色产业链条:要么是商家处理的低价尾货,要么就是快递公司流出的退回件,而本该退还卖家的包裹,却被快递员中饱私囊,成了他们的“摇钱树”。
近日,网络上出现了“快递盲盒”热销的现象,根据卖家介绍,“快递盲盒”属于快递信息不全无人认领的“弃件”,售价大都在10-70元不等。销量较好的卖家月销量可达2000单。 “物超所值”?“抢到就是赚到”?
现在盲盒备受消费者喜爱,甚至出现了“快递盲盒”,卖家声称这些盲盒都是从快递公司流出的快递物品,是买卖双方真实的购物。那么,这些号称“惊喜不断”的“快递盲盒”真能拆出“宝”吗?它们又是怎么流入市场的?在网购平台,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快递盲盒”。“4元一斤,5斤起拍。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当前,一种卖盲盒的生意悄然火爆,甚至出现了“快递盲盒”,卖家声称这些盲盒都是从快递公司流出的快递物品,是买卖双方真实的购物。知情老板介绍,“快递盲盒”里的产品很多装的都是尾货,是来自厂商处理的低价产品。
近日,以“微信惊喜盲盒”“商家回馈礼”等名目出现的电信诈骗陷阱又有所增加,多地警方发布提示,不要扫码、不要参与刷单。但不少市民困惑:没有在网上消费过,为什么会收到这类产品?个人信息是怎么泄漏的?上海辟谣平台调查发现,这与诈骗分子海量盲发快递有关。
【号称“惊喜不断”的“快递盲盒”从哪儿来?记者暗访发现惊人黑幕→】论斤称的“快递盲盒”真能拆出“宝”?消费者能如愿花小钱、“捡大漏”吗?据知情人爆料,“快递盲盒”目前来源主要是两种,一种是用低价尾货包装出来的假盲盒——“(盲盒)里面是小破烂系列。
原标题:快递“盲盒”暴露管理盲区拆盲盒未必能拆出宝贝和快乐。4月1日,央视报道了韵达速递义乌北苑营业网点涉嫌违法售卖退件等问题,引起广泛关注。4月2日,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迅速约谈韵达快递总部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责令其严格落实对所属服务网络的统一管理责任,迅即整改违规问题。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刘锦涵 文/图日前,海峡都市报报道福州街边出现“快递盲盒”,引起多方关注。(此前报道:福州街头已出现!众多市民围观,律师紧急提醒……)有知情网友透露,在售的“快递盲盒”大致来源如下:无主快递、二手交易溢出快递、刷单快递,等等。
每经记者:赵雯琪 每经编辑:刘雪梅快递市场横行多年的“快递盲盒”乱象或将得到根治?4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快递何以变“盲盒”》,报道了韵达速递义乌北苑营业网点涉嫌违法售卖快递退件等问题。
央视新闻客户端 昨日(4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快递何以变“盲盒”》,报道了韵达速递义乌北苑营业网点涉嫌违法售卖退件等问题。当晚,义乌邮政管理局会同公安等部门,连夜组织查处行动,现已对涉事韵达法人企业进行立案调查,对涉事网点实施行政强制关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