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岳子云(南山路小学二年级三班)拔苗助长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战国时期的《孟子·公孙丑上》。该成语原意指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含贬义。也写作“揠苗助长”。
说起文言文,特别是经典的文言文,人们一定会想到《古文观止》,书中的文章都是两三千年中国文化的精华,要想学好文言文当然不可不读,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现阶段读《古文观止》还是太早了,就像刚出生的小 baby 得先吃奶,再吃辅食,然后才能吃饭一样,学习文言文也得从最简单最短小的
孟子给他的弟子公孙丑解释什么叫做“浩然之气”的时候,讲了一个寓言故事:“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