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给这句话加上了新注解。在对11972名平均年龄为59.85岁的中国居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研究者们发现,不幸的童年经历可能增加多种慢性疾病及多发病的患病风险,包括血脂异常、慢性肺病、肝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其实意识到了就是最好的开始,也是改变的开始,但也有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原生家庭的问题,也不愿直面这样的问题,于是在夫妻关系中重新上演悲剧,在亲子关系中重复自己和父母相处的那套模式,固执而痛苦,最后发现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实属悲哀,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父母再怎么努力都无法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公司一个同事,叫她小王,人长的很清秀,干事能力很不错,可就是觉得别人都比自己厉害,找的对象也是很一般的人,可是他两相处中,给人感觉就是处处小心翼翼的,很不“大方”,一次聊天中,给我说她父母一直觉得她不优秀,总是拿自己和别人比,即使高考考了一个不错的大学,父母也没有夸自己,慢慢的她也否定自己了。
文|凝妈悟语如果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你可能会用“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伤仲永的故事,推翻这句古话,不相信孩子小时候的表现能决定以后的成就。要知道,方仲永为什么从熠熠生辉到泯然众人,不是他智力衰退,而是因为“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023育儿季#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是:一个孩子长大后的品德、人品怎样,3岁左右时就已初见端倪,7岁左右时,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会逐渐变得固定,很难改变。简单的说,孩子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看他小时候的表现,就能推测一二。没孩子前,对此保留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