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提及的大寨村,地处太行山麓,曾经是中国农业的一面旗帜。在这方仅占地1.88平方公里的热土地上,由于处于土石山区,地理环境十分恶劣,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但自新中国成立后,全村五百来户村民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的带领下,村民们暗下决心,定要改变大寨落后面貌。
"鞠躬尽瘁死方休,功绩耀千秋。呕心沥血憔悴,万事为民谋。"——《诉衷情 赞耀邦》这句话用在今天的主人公身上最合适不过了。陈永贵是谁?大寨是哪里?现代很多人是不晓得这些故事了。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陈永贵可是全国人民最敬佩的人物,大寨可是全国模范村!
憨态可掬的陈永贵前言在大寨解放初期,陈永贵被村里人称为“半个驴”。也就是说,陈永贵是一个非常有力气的壮实劳动力。他不仅会干活,有力气,更是村里难得的会经营的人。后来,在共产党的主持下,村里成立了互助组,陈永贵第一个报名加入。
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大寨模式最终消失在历史大潮之中,陈永贵也从官场的漩涡之中退了出来。1986年4 月 4 日清晨,原计划于早上 5 点准时出发的运载着骨灰的灵车,此时却遭遇了一道棘手的难题——楼道内的电梯要到 5 点半才会正式开启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