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某书、某音上输入关键词。能看到很多网友的经验分享。“我家孩子牙齿凸,是不是腺样体面容?”腺样体会随着儿童生长发育逐渐长大,正常时并不影响鼻腔通气,肥大后则会堵塞部分气道,鼻腔通气不足时孩子就会用口腔呼吸代替。
孩子睡觉打呼噜,确诊腺样体肥大,成了爸妈的“心头病”。保守治疗周期长,若用药不规范,很可能做了无用功,气道阻塞得不到改善,甚至更严重;虽然手术治疗立竿见影,但害怕有风险,很多家长为此伤透了脑筋。眼看又要到孩子扎堆切除腺样体的暑假高峰期,腺样体到底切不切?
健康科普近年来,公众对“腺样体肥大”“腺样体面容”的关注热度不断攀升。腺样体肥大是一种疾病吗?什么情况下需要做手术?4月13日是全国爱鼻日,南都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鼻科主任李健主任医师,就公众关注问题一一解答。 腺样体是什么?
总是有家长问我:腺样体肥大,该不该手术?我的回答说如果肥大阻塞没到影响身体发育和呼吸的程度,可以先保守治疗。原因是腺样体在10岁以后,(有些早,有些晚一般是10-13岁左右)就会自然萎缩了。而且腺样体只是一个免疫器官,通俗的说是一个警报铃,当身体内热严重时,它就响铃了。
腺样体肥大是儿科常见病,它通常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6至7岁的儿童较多,腺样体肥大的发病率为10% -30%左右 ,孩子以鼻塞、打鼾、口腔呼吸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引致呼吸暂停,影响脑氧供应及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