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北方森林深处,驯鹿的身影如灵动的精灵,穿梭于山林之间。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位与驯鹿相伴的年轻人。他叫雨果,是一个使鹿鄂温克人。回顾过去一年,他结识了很多朋友,还凭借自己的名气当起了导游。他还做了好几场讲座,有在呼伦贝尔本地的,也有在浙江的。
布冬霞正在给驯鹿喂食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在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描写的鄂温克人生活在大兴安岭的白桦林中,与山林为伴,养驯鹿为生。这个部落与世隔绝,敬畏自然,过着原始且不愿被外界打扰的生活,小说也被称为中国版的《百年孤独》。
这个冬季,冰雪里的哈尔滨迎来了旅游热浪。驯鹿在中央大街巡游的画面意外出圈,游客也在这个冬季,一睹驯鹿这个罕见动物的真容。“驯鹿代言人”“委员记者”“呼伦贝尔旅游宣传大使”……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政协副主席杜明燕身上有诸多“标签”。
来源:【黑龙江日报】文学原乡我从没有见过哪种动物会像驯鹿这样性情温顺而富有耐力,它们虽然个头大,但非常灵活。负载着很重的东西穿山林,越沼泽,对它们来说是那么的轻松。它浑身是宝,皮毛可御寒,茸角、鹿筋、鹿鞭、鹿心血、鹿胎是安达最愿意收入囊中的名贵药材,可换来我们的生活用品。
来源:【黑龙江日报】来到黑龙江,除了沉浸式地体验冰情雪趣,很多游客也想了解黑龙江的特色文化。对此,在2月10日举行的哈尔滨亚冬会赛时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齐斌进行了介绍。齐斌介绍说,黑龙江地处中国最北最东,在这片沃土上,形成了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
我们在敖鲁古雅风景区广场上浏览了文化艺术中心和驯鹿民俗博物馆,然后走进鄂温克族居住的部落。部落里设有各种生活设施,有为游客准备的演绎场所,还有近距离接触驯鹿的地方。以前在电视上看到对鄂温克使鹿人生活的报道,去年哈尔滨冰雪节鄂温克人专程去助阵,对鄂温克民族感到很神奇。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3月6日电(张建宇 孔祥瑞)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的敖鲁古雅河畔,有鄂温克族最远最神秘的一个支系——“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创造和发展了我国又一种文化——驯鹿文化,成为我国最后的狩猎部落。
作为近两年来全国冬季旅游的“网红”城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本届亚冬会期间更因赛事的举办而添了“一把火”。白天,各大赛事场馆座无虚席,夜晚,中央大街等热门地段更是摩肩接踵。连日来,记者在哈尔滨亚冬会的采访过程中,已亲身感受到这个冰雪王国的火热。
“松花江有多宽,冰雪嘉年华就有多大……”江冰之上,不知是谁起了个调,大家跟着唱了起来。松花江宛如一条银色的巨龙蜿蜒而过,当寒风冷气来袭,它渐渐收起波浪奔腾之态,开启独特的封冻之旅,被冰雪封印,书写属于严寒冬日的壮美华章。
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 8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阅见”》的报道。作家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以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女酋长的自述口吻,让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鄂温克族走入人们的视野,让人们对那片神奇而遥远,陌生又神奇的土地充满了想象。
中新网呼伦贝尔1月9日电 题:驯鹿出山,围观“中国最后一支使鹿部落”中新网记者 张玮“尔滨,驯鹿来了,不是来自北欧,而是来自内蒙古。”近日,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的驯鹿,在哈尔滨的中央大街萌出圈,引来游客驻足围观。
图/视觉中国这个冬天最火的城市,莫过于哈尔滨。全国各地的游客热情似火的来家里做客,“尔滨”必须用掏家底的诚意实力“宠粉”:你想要的,你没想到的,都统统安排上。图为松花江冰雪嘉年华园区,一个颜色鲜艳的热气球成为受游客追捧的热点体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