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作为西北高原城市,自秦汉时期就有全国各地的人口移民而来,尤其到了近代全国各地的人口往来更加频繁,这也导致了许多地域文化的冲突,因为好多外地人不太理解青海的一些习俗,总是会出现一些抨击的声音,更有甚得觉得一些习俗就是陋习。
本报记者 王 晶 通讯员 张 蕊12月10日,走进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西宁市湟源县丹噶尔古城,一眼看不到头的古街,每隔一段距离便高高地横着一排灯箱。随着夜幕降临,一排排灯箱亮起,跟随游人的脚步行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拱海门,在夜色映衬下,绚丽灯光增加了白天难有的恢弘气势。
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天每个人都在努力抓住春节的尾巴,享受元宵节中的年味,这天过完就表示“年”正式结束了。元宵节有哪些习俗?一、吃元宵元宵就是所谓的“汤圆”,吃元宵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明日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对于月亮,人们是崇拜的,自古民间便开展了以明月为主题的各种活动,诸如赏月、猜灯谜、吃元宵等,文人墨客更是以月亮寄托思乡之情,不过元宵节在古人看来,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当晚属于至阴时刻,对一些人的运势有影响,所以民间有“躲月”的习俗,明日中秋节,5人要“躲月”,1人要“躲灯”,哪些人?该怎么躲?正月十五更多的是赏月,为什么还有人要躲月”呢?
“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咋过年?”在西宁老百姓的心中,十五的灯会若没去瞧一瞧,热闹的社火未曾来闹一闹,这年便仿佛缺了几分滋味,怎么都不算完整。“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社火,不仅是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祖祖辈辈的记忆,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西宁人心中那抹最浓郁的年味。
赏花灯、闹社火、吃元宵、猜灯谜……鼓乐喧天、流光溢彩、人流如织,连日来,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让年味再度沸腾起来。 2月24日上午,伴随着一阵欢快的鼓点,“趣浪城北·欢喜佳节”社火巡演活动在北川万达广场热闹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