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权的底层逻辑和运行规律要求,在新时代条件下,检察机关必须以能动作为的姿态,通过相关检察政策的及时动态调整,积极回应社会生活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内涵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现实需求,积极融入并服务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大潮,推动我国检察制度的高质量发展。
全文请参见《数字法治》2024年第3期编者按数字法院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变革,更是一种理念、思维和机制的根本性改造。2023年以来,上海法院勇于先行先试,坚持数字改革赋能目标,以场景建设、数字建模为重点,大力推进数字法院建设。
合同相对性原则系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原则,2004《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第二十六条、2018《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第二十四条及2020《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第四十三条都赋予了转包、违法分包情形下的实际施工人直接起诉发包人的权利,其立法目的在于解决建设工程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保障广大农民工的基本生存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在法治轨道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怎样在全面依法治国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之间是什么关系等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深厚的法理基础。
北京日报 | 作者 孙宪忠我参加了国家立法工作,也参加了一些司法实践的调研和仲裁实践,受到启发——当前民法学基本理论的十点思考近一段时间我参加了国家立法工作,也参加了一些司法实践的调研和仲裁实践,受到启发,因此对《民法典》实施以后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来源:光明日报李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本文对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有关不动产抵押的十一个问题进行了概括和阐释,包括权属不明或者有争议的不动产抵押、被查封扣押的不动产抵押、违法建筑物抵押、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或其上建筑物抵押、未办理抵押登记的不动产抵押合同的效力、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担保范围与抵押合同约定不一致时的处理、房地一体规则的适用、抵押财产转让、抵押权的延伸、抵押预告登记和因登记机构的过错不能办理抵押登记的赔偿责任,进一步厘清法律适用规则,统一裁判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