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孔子的话说得很直白,道理更是清晰,就是要告诉大家一个真理:人无论能力如何,无论自身的钱多钱少,职位高低,想要一帆风顺首先就要去修持“德”。而所谓的德到底是什么呢?“德”之本意就是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不违背规律和自然发展去提升自己。同时,“德”的另外一个意思为道德、品行。在《篇海类编》中就提曾提及:“德行,于外之称行,在心为德。”“德”向内指内心情感或信念,而使用在人伦上,就是指人的本性、品德。所以儒家认为,所谓“德”,包括的是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出处:《朱子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训》,朱柏庐所著。如一个人没有太多学识,不关注自身知识和技术的积累,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不脚踏实地,而只想着宏图伟略,大展拳脚,必定会经历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