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悉,基于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探测器的观测数据,该所科研人员深入研究了火星磁尾电流片中的逃逸离子流,首次发现在磁尾电流片中的火星大气离子有时会呈现出高能量、高通量的高速逃逸现象。
英国夏令时间4月22日上午10时许,位于瑞士和法国边境地下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在因维护和升级而停运了三年之后重新成功启动,第一批光束被送入长达17英里的环形隧道,科学家又开始寻找自然界“第五种力”和暗物质。大型强子对撞机内景。
科学家们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发现了一种新粒子,其被称为“奇异的五夸克”。科学家们认为,夸克是不能再分割的基本粒子,目前已知的夸克包括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奇异夸克、底夸克和顶夸克6种。
7月5日,经过3年多时间的维修和升级,世界上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终于重启了!根据计划,这一次运行时间为4年,将进一步探索微观物理领域,尤其是对“上帝粒子”的研究,将会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确度。
参考消息网5月30日报道澳大利亚《宇宙杂志》网站5月30日发表题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首次发现罕见的希格斯玻色子衰变证据》的报道,全文摘编如下:自从2012年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登上国际头条以来,物理学家们首次观察到希格斯玻色子衰变成一个Z玻色子和一个光子的过程。
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简称“欧核中心”)官网近日报道,该机构大型离子对撞机实验(ALICE)合作组科学家宣布,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探测到了超氦-4的反物质反超氦-4的首个证据。这也是LHC迄今探测到的最重反物质超核的首个证据。
【质子对撞中首次观察到光子变陶子】财联社3月28日电,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官网25日报道,该机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紧凑缪子线圈(CMS)国际合作组宣布,他们利用CMS轨迹探测器出色的追踪能力,首次观察到质子对撞中两个光子“变身”为两个陶子(τ)。
在由科幻小说《三体》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中,对撞机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道具了——正是因为“三体人”利用它们的高科技产物“智子”影响了地球上对撞机的实验,使得物理实验结果变得无规律可循,才让一部分科学家的信念崩塌,走上了自绝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