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庄天明《执笔的流变——中国历代执笔图像汇考》,书中历代执笔图像洋洋大观,实证古人执笔并非“千古不易”!现摘录其中比较清晰的代表性图像:——汉代:东汉时期盛行“握管”式的执笔方法。如《青瓷对书俑》,《说法图》。此“握管”执笔法延续到西晋。
执笔之法在书法理论中是个讨论的热点:韩方明《授笔要说》里有“五种把笔法”,林蕴提出“拨镫四字法”,陆希声提出“拨镫五字法”,孙过庭则有“执笔三手”的理论。戈守智在《汉溪书法通解》里提出了十二种执笔之法。
6、明杜堇 侍女图 绢本设色7、明 杜堇 题竹图 纸本水墨8、明代 陈洪绶 华山西园雅集图 绢本水墨9、明代 张路 人物故事图 绢本水墨从以上明带画家的绘画中,不难看出此时已经流行双苞五指握笔姿势了,即便是那么崇拜宋画的杜晋,虽然笔下的人物家具甚至服饰都明显带有宋代特征的人,在绘
关于执笔,启功曾经说过,怎么舒服怎么来。历代书法名家是如何执行的呢?大多和启功观点相似,因人而异,执笔无定法!“执笔无定法”,清代周星莲说此语出自欧阳修,康有为说出自苏轼。苏轼《论书》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首出谁人之口,并非其要,要紧的是这句话道出了执笔的真谛。
》)三指执笔法因为那时候的人都盘腿坐在地上,也有双膝着地跪坐的,屁股坐在跪着的双腿上。宋代大书家苏东坡却仍用三指执笔,当时有人指出他执笔方法不对头,他却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就是说执笔没有一定的标准方法,只要手心虚空,执得灵便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