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自八路军进军山东,于1938年12月成立了山东纵队,辖6个支队及鲁东游击指挥部和陇海南进支队等4万余人,1938年5月起相继编建了八路军第3纵队、第4纵队、第1纵队、第2纵队、第4纵队、第5纵队等六个纵队。
在1948年,华东野战军进行了大调整,以第一纵队,第四纵队,第六纵队组成第一兵团,南下作战,司令员是大名鼎鼎的战神粟裕,故此该兵团也被称之为粟裕兵团。与此同时,上级又将第7纵队,第9纵队,第13纵队,和渤海纵队组成第2兵团,负责内线作战任务,亦称内线兵团。
1948年3月,冬季攻势结束后,东野成立5纵、11纵、12纵,此时的东野下辖12个野战纵队。这12位司令在后来的发展中,有些已经担任兵团司令或副司令、军长,在1952年的评级中,邓华、黄永胜被评为正兵团级,李天佑、刘震、韩先楚、贺晋年被评为副兵团级,吴克华、万毅、段苏权、詹才芳、梁兴初都是准兵团级,只有钟伟是正军级。
八路军最初编制下辖三个师:115师,120师,129师,6个旅:115师343旅,115师344旅,120师358旅,120师359旅,129师385旅,129师386旅,八路军最初编制是12个正规团,虽然后来各个师增设的独立团或者教导团,但独立团或者教导团均不在正规编制范围内。
贺炳炎是湖北松滋人,1929年参加红军,长期在贺老总麾下任职,是贺老总手下的一员猛将,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八路军第120师716团团长,抗战胜利后留在西北地区作战,1947年10月被任命为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诸多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