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这个大脑指挥神经,控制神经中枢释放巨量荷尔蒙,荷尔蒙就会迅速地冲入大脑,释放大量多巴胺,多巴胺就会不断地释放脑啡,让你产生如此的快感,而那种快感很舒服,你就非常希望这种快感持续,而且永远存在,于是就想多看他,大量的多巴胺就会让你干嘛如痴如醉,到最后你自己其实是个中毒的反应,你自己知道,然后呢,他就会逼迫你此生非她不娶,此生非他不嫁,其实是自己种在中毒的一个过程,所以其实哪有什么爱和情,这个中间其实只要过了18个月,它就会消退,18个月消退之后,犹如昨天晚上酒喝醉了,第二天早晨酒醒了,啥都忘了,所以人们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实不结婚你俩也会成为坟墓,因为一旦他停止释放了那个所谓的多巴胺,这种幻觉就消失了,所以你发现结婚之后,特别是干嘛她生娃之后,特别是在旁边看到他怎么生娃的过程之后,你基本上对他不可能再有当初的感觉了,所以很多人其实并不懂,女人结婚,男人最好远离,但现在社会正好搞反了,为了体现出对女人的关爱,所以一定要在旁边看,其实这种东西在生理上来讲,它本身就是违背生理的,但人们并不懂这套东西,所以有些东西你所知道的科学只是伪科学,是相对的科学,在某一方面的科学,它并不是全方位的科学,所以你发现那个多巴胺释放就会让你出一种麻醉的状态,那种感觉会如幻贸易,一旦你过了这个感觉之后,瞬间就会消失,就像我说的,昨天晚上喝醉酒了,什么都干得出来,但是酒醒之后什么都没有感觉了,这个就是爱情到婚姻的转变,这就叫爱情变成亲情。
“情人”,这一词听起来,就很有“味道”,但我们也知道,情人之间是不可能走到最后的。我们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了家庭却还想着外面的那个人。而且他们也会把这种行为归结为爱情,但这并不是爱情。毕竟婚姻需要很多的条件,而这些条件也是很多人所不具备的。
对于许多远离俄国文学的中国人来说,这个大胡子老头所写的鸿篇巨制不是一下能消化得了的,比如说《战争与和平》,而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总是和一个女人有联系——安娜·卡列尼娜,加上书卷开始时的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要记住这个大师级的人物倒也不难。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你希望有结果的事情,都是需要刻意而为之的,尤其是你想要它呈现的是你所想要的结果。感情也是如此,感情里其实没有那么多一见钟情,继而爱得死去活来的故事;更多的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把爱累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