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江苏各地田野金黄,瓜果飘香。今年江苏省首次推广了6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徐州市铜山区刘集镇种植大户杨安定说:“套种完,一亩地总体收入大概在1400到1450块钱,加上国家补贴的320块钱,相比只种玉米情况下,一亩地多收入600块钱左右。前景很乐观,我们也很有信心。”
光明日报记者 张云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李健青绿的秧苗,在稻田中随风摇曳。远处,几只白鹭悠然觅食;近处,树梢枝头鸟鸣啾啾。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坚持17年不用化肥、农药,这里的粮食亩产量却从600斤增至1000斤以上,亩均收益也从1500元提高到6000元。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中新社松原6月2日电 题:台胞在大陆东北耕耘三载 爱上千里沃野“稻花香”作者 高龙安被水浸润过的土壤显得又黑又亮,抬眼望去,连片的水田里插满了嫩绿色的水稻秧苗。张士轩站在田边,拿起一株秧苗仔细观看,手上沾满黑色的泥。
9月23日,第四个“丰收节”到来之际,作为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丰收节晚会,用走进田间地头的文艺表演欢庆丰收节日,以浸润泥土芬芳的浓浓诚意慰问农民,本届“丰晚”可谓看点十足,令人神往。首次设立外景主会场。舞美吸睛 科技赋能 多地联动 立体传播 看点颇丰。
11月4日下午, 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江苏洪泽古灌区成功入选。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江苏已有运河-高邮灌区、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洪泽古灌区三个灌溉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江苏“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2023年,江苏扎实开展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七大专项行动,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6月29日,江苏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召开专题座谈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奋力推进江苏农业现代化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资政建言。
央广网淮安6月9日消息(记者郑楚豫 通讯员韩晶晶 杨苗苗)麦浪翻空沃野黄,丰收喜悦写眉行。6月8日,江苏省白马湖农场5万亩留种小麦拉开了收割的序幕。在收割现场,田野里麦浪滚滚,机声隆隆,十几名农机手开足马力,在金灿灿的麦田里穿梭往返、紧张作业。
迎着春光,笃行不怠。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3月1日,现代快报“向总书记报告·江苏新答卷”系列短视频《新时代鱼米之乡,五谷丰收粮满仓》上线,展现江苏如何守好“三农”压舱石,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