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首届北京市青少年阅读节暨第187期“文新论坛”走进清华大学,举办“木石前盟——《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讲座。活动邀请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荣誉委员、著名红学家马瑞芳与清华师生共同品读《红楼梦》。
记者 师文静近日,著名学者马瑞芳的新作《〈红楼梦〉结局真相——马瑞芳细说〈红楼梦〉后四十回》出版。马瑞芳教授结合前八十回和脂批等线索,带读者重新逐回细读《红楼梦》后四十回,用轻快流畅的文笔,客观评价续本的功过得失,尝试复原曹雪芹的原本构思,探究《红楼梦》的最终走向和真正结局。
7月27日,“读经典名著,品百味人生——‘马瑞芳品读经典名著’系列图书分享会”在第31届全国图书博览会上举办。著名作家、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瑞芳潜心研究古代文学数十年,深耕经典文学名著研究,堪称国内明清文学研究最权威的学者。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经典名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宝贵资源。《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等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名著,是推广全民经典阅读绕不开的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10月21日,第187期“文新论坛”走进清华大学,举办“木石前盟——《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讲座。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红学家马瑞芳与清华师生共同品读《红楼梦》。马瑞芳品读《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2日讯 9月21日,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马瑞芳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邵逸夫科学馆报告厅内,讲述了自己与《聊斋志异》(简称《聊斋》)的不解之缘。讲座期间,马瑞芳提及了自己的一个小故事。“我母亲就说了10个字,我记了一辈子。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袁琴《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等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名著,备受读者喜爱。最近刀郎的一首登上热搜的新歌,就取材于《聊斋志异》的故事《罗刹海市》。这首歌主要讲述了在一个“以丑为美”的世界里发生的故事,也让很多人再次重读聊斋故事。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2日讯 9月21日,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马瑞芳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邵逸夫科学馆报告厅内,围绕自己与《聊斋志异》的不解之缘展开讲座。1978年,马瑞芳回到山东大学。一开始,马瑞芳抱着研究《红楼梦》的目的回到中文系。
“2004年裹进央视《百家讲坛》,2016年又裹进新媒体。比退休前的著作要多得多!”她始终认为,搞人文科学年龄越大,积累越深,理解就更透:“比如,我小学看《红楼梦》懵懵懂懂,大学喜欢看其中的爱情,后来自己当了奶奶、姥姥,就特别能够理解贾母的人生了!”